在线试读:文学

寻觅旧京

清入关以后,还以此宫作为皇帝寝宫,但在使用上有很多改变,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继位之初都没有在乾清宫居住。顺治皇帝福临在外朝的位育宫(即保和殿)居住了多年,直至顺治十三年(1656 年)才移居乾清宫。康熙皇帝玄烨自登基后仍居住外朝的保和殿,时称清宁宫。康熙四年(1665 年)大婚在内廷坤宁宫举行,以后仍回清宁宫居住。康熙八年(1669年),奉皇太后懿旨移居内廷居住,以乾清宫作为皇帝的寝宫,又在这里临朝听政、批阅奏折,选派、召见官员和赐宴等。雍正帝以后,此宫就成为内廷典礼活动,引见官员及外国使臣的所在。但仍把乾清宫视为皇帝正式住所,无论皇帝死在哪里,他的遗体都要抬到此宫内停灵进行祭奠,然后再停到景山寿皇殿或观德殿等处,择日出殡,奉安其陵。自雍正帝将皇帝寝宫西移养心殿始,养心殿前殿就成为各代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召见臣僚的地方。后殿成为皇帝寝宫,前后殿之间有廊相通,皇帝只要通过前殿宝座后面的左右门,就能直接回到寝宫。除被召的后妃和随侍太监外,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寝宫。宫内共有五个门,作一字排开,正间正面设坐炕一铺。东次间设有宝座,紫檀长条案,西次间设有紫檀云龙大柜和坐炕等。东暖阁最里间为皇帝的卧室,墙上挂着通体镶嵌的玻璃水银镜。暖阁里皇帝的卧床长一丈多,床上铺大红毡、明黄毯,并设床帐。夏用纱罗帐,冬用绸缎夹帐。帐有帐檐、飘带。帐内挂着盛有香料的荷包和香囊。被褥均用绸缎绣花面,枕头为长方形。在床西侧设有净房,净盆是银制,上面有软垫,用完之后,随即叫太监倒掉洗净。暖阁内冬暖夏凉,冬季在室内外屋檐下坑内烧柴,热气通入室内砖面下烟道以取暖,加上室内地面铺毡毯,并摆有许多烧炭的火盆,足以驱寒。夏季院内搭芦席凉棚,既遮阳又通风。前殿后寝,舒适自如。
寝殿东西两侧体顺堂和燕禧堂是皇后、皇贵妃的居室,妃、嫔、贵人则住在体顺堂、燕禧堂的东西围房,常在、答应没有专门住所,都随皇后、皇贵妃住。由寝殿前工字廊的西侧门,可以到达上述各所,她们只能随时恭候皇帝的召唤。同治帝幼时,慈安太后曾住在绥履殿即体顺堂,慈禧太后住平安室即燕禧堂,并在养心殿前殿垂帘听政。以后同治、光绪的皇后也先后住过体顺堂。
明代的坤宁宫是皇后寝居处,东西六宫才是妃嫔的居住处,皇后一般是不住东西六宫的。清初改建后,坤宁宫便成为形式上的中宫,它的中部和西部已改为祭神的地方。只有在皇帝大婚时,皇帝和皇后才在坤宁宫东暖阁住上两天,然后皇后另住预先选定的东、西六宫中的某一宫寝居。如光绪皇后大婚后就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所以到了清代,东、西六宫也由明朝专供妃、嫔们的寝居处所,改为皇后或妃嫔的寝居处所。清道光皇后住过的承乾宫,在清初则是顺治帝倍加宠幸的董鄂妃的寝宫。尽管如此,清朝的皇后还是常常住养心殿的东耳房绥履殿(同治时改称体顺堂)。东、西六宫在后三宫两侧,每个宫都由前后两座殿宇及厢房、配殿组成两进三合院,正门居中,院墙高筑,自成体系。每座宫院占地约二千五百多平方米,各院格局均为前堂后寝。前正殿是本宫所居住的,后妃遇有应行礼节时在此升座。后宫做寝室,宫内前后檐柱间均有排叉落地罩,罩内系有木炕。宫中左右碧纱橱,东间为两暗间,西间为两明间。西六宫以南便是皇帝寝宫养心殿。    
皇帝崩,他的后妃们按规定要搬出中宫及东、西六宫,迁到东、西六宫以外的慈宁、寿康、宁寿等宫,太妃、太嫔等位随居,名尊位远。现慈宁、寿康、宁寿宫等外西路、外东路地方,为明朝安顿先朝后妃遗孀所建,清沿明制。据《明宫史》载:过义平门,见慈宁宫矣。万历年间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神庙(万历)皇贵妃郑老娘娘亦曾居之,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天启)皇贵妃范娘娘亦居此宫。万历帝昭妃刘氏,天启、崇祯时,尝居慈宁宫,掌太后玺。隆庆年间万历帝生母孝定李太后,在神宗即位后,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尊隆庆的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并分居慈宁宫和寿康宫。宁寿宫是康熙为奉养母后,利用明仁寿宫旧址改建。乾隆帝则把此宫按朝寝制度扩建,准备八十五岁归政,当太上皇时寝居,但他从未住过,而一直住在养心殿。倒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前后曾将此地作为寝宫。寿安宫为乾隆帝母后所居,乾隆时常来此请安。清代也有例外,清末的慈安和慈禧在同治皇帝亲政后,仍以皇太后的身份住在东、西六宫的钟粹宫和长春宫,并未离开。
皇子、皇孙在结婚前是居住在皇宫内的,婚后大多要住到宫外各自的府第中去。明代大都是先立皇太子居子东宫,故址在东华门内文华殿后面。康熙时另于东路专门为皇太子修建了毓庆宫。但因皇位争夺异常激烈,雍正帝取消了预先指定确立皇太子制度,毓庆宫也就成了一般成年皇子们居住的地方。直到嘉庆以后,由于乾隆的第十五子颙琰做皇帝之初曾居这里,所以日后就不准别的皇子再住此宫。 
首页    上页    下页    最后一页    第 12 页/共12页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