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将“伦敦”比作人体,拿出他写传记的绝活来写伦敦的历史。
“伦敦是一具人体,这个形象奇特又卓绝。”
“伦敦是一座迷宫,半为砖石,半为血肉。”
作者这样概括伦敦。
然而,对于“伦敦”这样一座城市,他的历史应该怎样书写,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伦敦也很稀奇古怪,这座迷宫一直在变化、延伸。”
“正因为如此,本书的叙述本身也是一座迷宫,在时间里纵横驰骋,唯意所之。”
确实,《伦敦传》只是在最前面有一份年表。迷宫一般的框架,年代不是最重要的,事件与细节被一一放大。
就仿佛穿越迷宫需要线索一般,一个个事件与细节是解锁伦敦的钥匙。
关于伦敦的线索太多了,既有耳熟能详的伦敦石、伦敦塔、伦敦雾、伦敦红,也有伦敦的地下世界、伦敦的树木与鸟类、英语的发展和变化,甚至还有城市中小贩的叫卖声、墙上最早的一行涂鸦、恩德尔街的“古代澡堂”。
既然伦敦本身就是迷宫般的人体,所以作者给每个章节起的名字也都是蜜汁英伦的,难以参透。比如“泰晤士街的芝士哪里去了?”是介绍伦敦商业的隔离现象,“他永不得在本区肇事”描写了伦敦方言的变化,“生龙虾及其他”中是关于警察与治安的事件,“没有类似这样的东西”则概述了伦敦各区的特点。
你可以不从第一页去读,它也没有按图索骥的检索入口,随意地翻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历史第一次不枯燥,它不是《明朝那些事儿》那样的历史小说,而是散文般的历史。
当然,它首先是非常严谨的历史书,即便是将伦敦比作人体,也是因为“这个意向可追溯到城市之神的图像,是一具神秘的身体,其头颅为耶稣基督,余下部分为市民”。
同时,作者博古通今、旁征博引,最后还专门有一篇参考文献简述,介绍了关于总体性的研究、分类和分时段的研究中那些最重要、最合适、最有趣的著作。
让惊喜与趣味并存的是书中充满散文般的描写,比如“你若举目眺望,就会看见屋顶构成一片海洋。那股黑压压的人流,如同未知海域的生物,全然不可见。然而这座城市总在奔忙,总是熙熙攘攘,自有惊湍的急流、汹涌的波澜,无休地溢浪扬浮。市井声息仿佛海贝的呜咽。”
若是你厌倦了伦敦,那就是厌倦了人生。
无论去或不去伦敦,爱或不爱伦敦,随手翻阅或者仔细研读,《伦敦传》都是一本让人对伦敦有新认识的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