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心灵是一座孤岛,潮起潮落间,只有自己听见那些隐秘的涛声。可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份情绪都是远古的回响,每一次焦虑都是进化的低语。
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永远阳光普照,而是学会在内心的地下室点一盏灯,看清那些被我们锁起来的阴影。正如荣格所说:“光明与阴影相伴而生。”
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在对话中找回自己
[英]罗伯特·戴博德著
陈赢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
索书号:B849.1 /74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巧妙借用《柳林风声》的童话角色,创作了这部别开生面的心理咨询寓言。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在朋友建议下,开启了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心灵对话。全书以咨询过程为主线,循序渐进地演绎了“人生坐标”“心理游戏”等核心概念,特别深入探讨了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模式与人际关系。作者将专业的TA沟通分析理论融入生动的动物对话中,既保留了心理学的专业深度,又赋予其童话的治愈魅力。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本心理咨询的启蒙读物,更是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获得成长的勇气。
02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每个人都值得被倾听
[美]洛莉·戈特利布著
张含笑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三层文学图书,中文库本书库;(4)城图.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1712.55 /789
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以独特的双线叙事,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故事巧妙交织。书中不仅真实记录了四位来访者的心理疗愈历程——面临绝症的大学教授、陷入情感困局的好莱坞编剧、孤独的退休老人和婚姻危机的女性,更罕见地展现了作者本人因失恋寻求心理治疗的专业反思。通过治疗室里的对话细节,本书深入探讨了死亡焦虑、亲密关系障碍、自我价值感缺失等现代人共同的心理议题,既呈现心理治疗的专业内核,又传递出温暖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一本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的心理疗愈之书”。
03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和弗洛伊德鸭一起读懂你的心
徐慢慢心理话著绘
浙江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B84-49 /1694
这是一本让人会心一笑又收获满满的心理学漫画书。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将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大师的智慧融入可爱鸭鸭的日常故事中。书中通过50个妙趣横生的心理场景,探讨了当代人常见的自我怀疑、职场焦虑、亲密关系等心理困境。不同于晦涩的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用“为什么鸭”的可爱形象和接地气的对话,把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每章结尾都附有实用心理小工具,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学会接纳情绪、突破思维限制。
04
《非暴力沟通》
用善意开启对话
[美]马歇尔·卢森堡著
阮胤华译
华夏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六层社会科学文献,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C912.1 /1341:1
这本全球畅销的沟通经典由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创立,提出革命性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步法则,帮助人们打破语言暴力循环。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示如何用同理心倾听、诚实表达来化解冲突,重建亲密关系与职场合作。不仅提供具体话术模板,更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情感需求,培养“心灵耳朵”的倾听能力。
05
《积极情绪的力量》
情绪向上生长
[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著
王珺译
阳志平审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B842.6 /837
本书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由该学科创始人之一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撰写。基于20年科学研究,作者提出革命性的“扩展-建构”理论,揭示积极情绪如何拓展思维、增强心理韧性并构建持久幸福感。书中不仅解析了喜悦、感恩、宁静等10种积极情绪的独特作用,更提供“三件好事记录法”“情绪时间旅行”等实证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读者重塑大脑情绪回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和真实案例,本书证明积极情绪不是奢侈品,而是提升创造力、改善关系的心理资本。
06
《我脑袋里的小狐狸》
读懂你的心灵狐狸
[法]露·吕碧著
魏珂昕译
四川美术出版社
馆藏地:城图.自然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R749.4 /270
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住着一只独一无二的“小狐狸”——它或许敏感、或许活泼,时而机灵,时而迷糊,但正是它构成了我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本创意十足的心理绘本,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将抽象的情绪与思维可视化,通过小狐狸的日常“冒险”,生动展现了现代人常见的心理状态与成长课题。
07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猫狗教你治愈生活
简单心理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B座五层艺术文献、计算机文献,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J228.2 /3502
当996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疲惫、自我怀疑的阴霾笼罩现代生活时,这本心理学轻科普漫画犹如一剂“心灵创可贴”。书中拟人化的猫狗主角化身生活哲学家:躺平的橘猫教会你“允许短暂当个废物”的自我宽容,憨厚的柴犬用“关你P事”法则破解社交焦虑。通过60个幽默的日常场景,作者将心理学中的“课题分离”“情绪ABC理论”等专业概念,转化为轻松易懂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