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北京繁华录》:这样的北京城,你见过吗?

在时光长河中,北京是闪耀的明珠。现代都市的喧嚣里,总有探寻旧梦的渴望。《北京繁华录》这本书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老北京的繁华大门。它似智慧长者,于时光街角静候,引领我们聆听街巷故事,触摸城墙纹理,重燃对旧影的眷恋。

IMG_256

《北京繁华录》

侯磊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索书号:K291/555

馆藏地:城图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记忆中的北平饮馔

“小吃代表着草根和普罗大众,但同样也不分阶级,一盏一碗都体现着老北京的烟火气。”

千禧年后的如今,时代大步向前,物阜民丰,那些曾经慰藉了无数百姓辘辘饥肠的北京小吃,似乎已褪去了往昔的神秘光环,不再是稀罕玩意儿。漫步在各地商业化后的小吃街,千篇一律的布局,相似的招牌美食,让原本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渐渐模糊,全国各地有名的美食街正逐渐走向同质化的尴尬境地。

IMG_256

大栅栏旧照

然而,当翻开《北京繁华录》,作者那细腻且饱含深情的笔触,宛如一双温柔有力的手,硬生生将我们从这略显浮躁的现实中拉回,带回到一切烟火气的起源——老北京的街头巷尾,重温那些地道小吃与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IMG_256

豆汁儿

从清晨胡同口热气腾腾的豆汁儿,那独特的酸腐味儿,初尝或许令人皱眉,再品却觉余味悠长,是老北京人开启一天的醒脑良方;到午后集市上金黄酥脆的艾窝窝,软糯香甜的口感,混合着芝麻、核桃仁的馥郁香气,一口咬下,满足感瞬间涌上心头;再至华灯初上时夜市里的卤煮火烧,大肠、肺头、火烧在卤汤中炖煮得入味十足,每一勺都是满满的人间至味。

这些小吃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的纽带,在食物中,我们能深深品味到那份浓浓的乡情与人情。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这是魂牵梦萦的乡土情怀;于热爱美食的探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翔实珍贵的美食手册。即便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我们依然能循着作者的笔触,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去打卡那些历经时间沉淀、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老店,在一口口美食间,找寻那份失落已久的温暖与慰藉。

IMG_256

卤煮火烧

IMG_256

粉蒸肉

节气,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概念,于当下的我们,更多时候仅仅是一种文化意象,高悬于生活之上,供人偶尔缅怀。现代生活的极度繁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渐渐忘却了它曾是指导农时和农事的关键参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韵律密码。与之紧密相连的节令菜品与小食,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也沦为了趣味性的偶尔尝试,想要在当季吃到地道的时令菜蔬愈发困难。

而《北京繁华录》宛如一位忠实的文化守护者,将节气与美食、民俗的渊源娓娓道来。粉蒸肉、莼菜、江团,起于京味,又不止于京。

漂泊处的北漂文澜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常常萦绕心间。作者在书中以渊博的知识、鲜活的记忆与无尽的想象,精心构建了一幅以自己生活图景为蓝本的“北京繁华录”,续写着京城旧影中的时代华章。

IMG_256

梁启超

IMG_256

齐白石

IMG_256

沈从文

IMG_256

汪曾祺

北平,自民国起便是闻名遐迩的“北漂”圣地,那一方水土承载着万千文人墨客的文艺千秋梦。梁启超在这里激昂发声,为时代的变革摇旗呐喊;齐白石用他的画笔,蘸着京城的古韵,绘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丹青佳作;沈从文以质朴的文字,雕琢出湘西世界的纯净与京城胡同生活的烟火交织;汪曾祺则将对美食、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字里行间,让老北京的趣味跃然纸上;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茶馆众生,更是成为了老北京底层生活与时代沧桑的不朽写照;王世襄痴迷于京城的古玩、鸽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奔走;叶嘉莹先生在京城的讲台上,用诗词的韵律,唤醒人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金庸先生虽以武侠世界名震江湖,但其作品中亦不乏京城的侠义豪情与文化底蕴。

IMG_256

老舍

IMG_256

王世襄

IMG_256

叶嘉莹

IMG_256

金庸

他们宛如璀璨星辰,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共同照亮了老北京那段辉煌而又多元的历史天空。

时光中的曲武精魂

IMG_256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曲艺与武术,这两项曾在京城大放异彩的文化瑰宝,渐渐隐没于卷卷红尘之中。曾经,天桥之下,曲艺艺人的精彩表演引得观众掌声雷动,相声、评书、大鼓等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嬉笑怒骂间传递着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武术场子里,武者们闪转腾挪,刀枪剑戟挥舞生风,一招一式尽显中华武术的刚健雄浑。

IMG_256

如今,虽仍有余音、余韵留存,但那份全民追捧、街头巷尾热议的火热场景却难再寻觅。《北京繁华录》恰似一曲挽歌,唤起我们对这些濒危文化的关注与珍视,让我们意识到,在追逐现代文明的征程中,绝不能忘却身后那熠熠生辉的文化宝藏,它们是民族的根,是历史的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守护,传承发扬,以待来日,再度绽放光芒,续写京城的传承新篇。

IMG_256

故宫角楼的日出

《北京繁华录》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每一页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往昔的繁华盛景与跌宕变迁,细腻入微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捧起这本书,仿若瞬间踏入了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悠悠然漫步于北京那蜿蜒曲折的古老街巷之中,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侧斑驳的墙壁似在低语,历史的气息与文化的底蕴扑面而来,将我们紧紧包裹。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