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如果星球”里没有如果

 陈鲁豫说:如果小时候就能认识基思和马默杜克,我们可以一起去看蒙娜丽莎,听他们讲色彩、笔触,我有没有可能成为艺术家呢?
     可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如果呀。
     从苍茫浩渺的宇宙大爆炸,到小王子看过44次日落的小小星球,从来就不存在如果。
如果一切都可以如果,如果用一个如果消解下一个如果,如果成为如果的如果被另一个如果所替代,如果所有的如果不断累积,那么我们所经历的、所感受的终将从如果开始,到如果结束。
像万花筒一样的星辰里没有如果,像潘多拉一样的大海里没有如果,像彼得潘一样的童话里没有如果,如果你刚刚好看到这篇文章,请相信这里全是真实。
仪式感的归处
面具的前世今生:人类文化千面之旅
[俄罗斯]帕维尔·波耶夫著;[俄罗斯] 阿利萨·尤法绘;王梓译
未小读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J269.3(1) /1
面具,神秘而象征意义十足。
说起面具,中国人想到的是每当上战场时都要佩戴恶鬼面具来遮住自己俊美的面容,增加在战场上威慑力的兰陵王高长恭。法国人想到的是法国传奇的“铁面人”。日本人想到的是细长眉眼,令人心生恐惧的日本能乐面具。
每一张面具都有一个故事。从石器时代直到19世纪,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地,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如何看待天、地、人的关系,如何理解世界的运作。人们带上面具,是跟自然、神灵互动,也是跟其他人的联系。
 
文科的尽头是历史
博物馆里的古诗词
沅汰
上海贝贝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首少.少儿中文书刊借阅
索书号: I062.52 /1139
当你读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时,你知道蜀道到底有多难吗? 当你读到“床前明月光”时,你有想过这里的床是我们睡觉的床吗?当你读到 “长烟落日孤城闭”时,你明白诗歌里的“孤城”是哪座城吗?当你读到“春风送暖入屠苏”时,你懂得“屠苏”指的是什么吗?当你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时,你研究过诗人乘坐的是什么“车”吗?当你读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时,你询问过“绩麻”是什么吗?当你读到“为师采药去”,你好奇过采的是什么药吗?每一首诗篇,都对应着一批珍贵的文物,你有兴趣了解吗?
 
精彩的不只是未来
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启蒙课(全13册)
马勇主编;刘媛媛撰稿;楼劲审订
魔法象童书馆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K2-499 /88/.1
 
我们常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是从求学,还是从整个人生棋局的角度来说,读古人之史书、读古人之史事,对个人智慧的增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去寻找那些被遗忘被忽视的历史,从神话时代到商周秦汉再到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发现诸多细节。通过考古发现,现在的历史学家可以仔细的讲述当时人们的生活,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讲得富有趣味性。
 
一气呵成的中国建筑史
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
贾珺
活字文化丨中信出版集团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TU-09 /105
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里标志性的存在,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历史讲建筑,是一个很好的认识中国历史、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独特,别具一格,不论是美学风格,还是工艺及建造技巧,都与传统的西方建筑迥异,也与如今常见的现代建筑不同,承载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经由建筑,进入全景式、总体性的古代文化史卷。
 
考古的中国魅力
讲给孩子的中国考古
陈淳主编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0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学会了栽培水稻;8000多年前,古人吹的骨笛就能演奏出七声音阶;4000多年前,古人的餐桌上有了面条;3000多年前,古人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经非常高超。
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从富有中国色彩的洛阳铲,到极具科技范儿的考古方舱;从可以解锁“时光密码”的考古测年方法,到能够“溯源寻踪”的古DNA技术,那些没有写在书上的历史,通过中国考古人的不断努力,正在从传说一步步变为挖出来的历史,也使中国的历史越来越具有蓬勃的生机。
 
湖中岁月长
认识中国湖
薛滨 郭娅 龚伊 陈怡嘉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K928.43 /117
湖泊是什么?湖泊是大地的眼睛,是自然风景中最为生动、最有表情的姿容。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独特的湖泊文化。
通过这些湖泊,我们得以见到千年、万年的时间尺度,一窥造物神奇,地质活动、江河流淌、火山爆发......湖泊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植物的诱惑
植物,了不起的人类职业规划师
史军
新儿童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首少.少儿中文书刊借阅
索书号:Q94-499 /181
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一个由300朵管状小花组成的向日葵花盘上,每旋转137.5°安排一个花朵,是最合理的方案,而现实中菊科植物的花序就是这样安排的。植物如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当建筑师、航海家、投资商、运动员、书法家、考古学家、牙医、数学家、空间科学家、遗传学家、服装设计师遇到了植物,又会受到怎样的启发?正是由于这些植物的存在,人类的世界才能如此的丰富多彩。
 
机器人的能力
少年中国科技·未来科学+丛书(AI机器人篇):并不是长得像人,才叫机器人
格致论道编;陈润生 黄铁军 山世光等演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工智能能超越人类吗?人机大战会发生吗?如何迈向未知的智能世界?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史,机器鱼的惊人机动能力和仿生眼的引爆性创新。领略人脸识别技术的进化与音频智能的崛起,微型机器人在人体内的“自动驾驶”,探索人工智能在游戏、医学和绘画方面的惊人能力。每位科学家都通过口语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轻松地接触高科技领域新知识、引领他们迈进科学的大门,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探险笔记中的秘密
踏入荒野:给孩子的野外生存指南
[英]泰迪·基恩编;韦萌译
浪花朵朵丨海峡书局
馆藏地:首少.少儿中文书刊借阅    
索书号:G895 /86
冒险不等于鲁莽,冒险要先学会保护自己、同伴和自然。比如如何在野外找到能成为引火的东西?怎么选择安全又合适的地点?迷路了要怎么办?受伤了要怎么处理伤口?如何制作一个救生宝盒,需要放哪些东西,放多少用量?如何把这些物品挤进一个手掌大的金属盒子里随身携带等等。即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只要有正确的知识和准备,也能找到出路,甚至在过程中发现美丽和乐趣。
去不去荒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行为背后的风险意识,重要的是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
 
好奇的美好馈赠
天空的礼物:来自大自然的仿生发明
[英]哈里雅特·埃文斯著 [葡]贡萨洛·维亚纳绘;唐靖译
禹田文化丨晨光出版社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Q811 /30
大自然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带给我们力量和无穷尽的灵感。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仿生发明,源自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数启示。人类总能从那些动植物身上学到很多,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人们研究鸟类的飞翔,启发了飞机的设计;蜘蛛丝的强度和韧性,启发了新型医疗材料、绷带的研发;防撞击自行车头盔的研发,借鉴了啄木鸟的防撞击脑袋的构造;各类超声波检查,参考了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这些仿生奇迹,犹如天空亲手赠予我们的礼物,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与自然原本就是紧密相连的。
 
拆掉世界的可能性
DK拆解万物大百科
英国DK公司编著;狄逸焕 刘雪雁 牟文婷 商陆 张彤彤译;解焱审校
中信出版集团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Z256.1 /146
孩子的好奇是探索世界的开始,从人体到房屋、城市、工业、动物、植物,再到地球和宇宙。“拆掉”的屋顶和墙面,看医院、电影院的全貌;拆分手机、电视的部件,看他们的工作原理,展示汽车声场、石油加工的全过程,了解身边的东西都是怎么制造的,看岩石的循环、恒星的诞生和消亡,明白自然的发展轨迹。让每个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万事万物的规律和本质。
 
早已不复存在的存在
地球上遗失的风景
[西]艾娜·贝斯塔德编绘;张晓璇译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地球上有许多风景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现代科学表明,宇宙形成于大约137.99亿年前,地球的年龄大概是46亿岁。而最早的人类出现,距今约450万年。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用眼睛观察这个星球时,地球早已变换过无数次面孔。地球曾经被熔岩侵蚀,被冰川覆盖,巨大的恐龙统领了一切,漫长又复杂的岁月,生命的出现和消失都是一场自然法则。人类的历史在地球面前不值一提,地球的进化促成了我们的诞生,让我们可以安居乐业享受地球馈赠的一切。
 
万物的联系
追风逐日
[葡]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著 [葡]贝尔纳多·P.卡瓦略绘;戚静如 译
深圳出版社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P182 /46
在某一个刮着风的太阳天,突然想知道太阳是怎么自转的?天气预报中说的几级风到底有多大?阳光与空气无处不在,成就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神奇的阳光和美妙的空气给予人类孜孜不倦追寻万物奥秘、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偶然的幸运激励我们求索的勇气和好奇心,这应该就是生命之所以称之为生命的意义。
自由的精神
这就是爵士!
于家傲文;小杜子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丨天天出版社
馆藏地:城图.少年儿童馆   
索书号:J321.188.1(2) /243
    故事的开头,总是从音乐开始的。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诞生的爵士乐,经历随后黄金十年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从南方新奥尔良走出来,经过堪萨斯去往芝加哥、纽约和西海岸。爵士即兴(Jazz Jam)从不怕犯错,爵士乐的黄金时代是趣味和魅力,是寻找一起玩的朋友,是积极探索的合奏。新奇、惊喜、饶有兴味的音符从内心之中产生,正如友谊的简单和真诚。爵士乐是反叛与革新,是空气、是热情、也是自由。
 
艺术的本质是表达与被表达
艺术无处不在
[英]陈埃莉著;[英]丽芙·巴格曼绘;祝羽捷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铅笔或颜料,黏土或石头,以及针和线,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创造艺术。艺术可以是画出来的,可以是捏出来的,可以是拓印出来的,可以是缝纫出来的,可以是编织出来的,可以是计算机设计出来的,也可以是鲜花、积木、塑料瓶等搭建制作出来的。只要你想,什么材料都可以成为你艺术品的载体。人们创作艺术作品,是为了向外界传递一些信息。每个人看到艺术作品时的感觉、感悟是不同的,因此,一件艺术品每次被欣赏时,它都将获得全新的意义。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