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这几本书带你探索身边的科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从四大发明到电气时代,从偏微方程到人工智能技术,科学技术发展的痕迹不仅遍布古今中外的方方面面,而且充满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乃至社会学……世间万物都具有的特定规律与法则,都可称之为科学。科学阅读有门槛,好的科普书能帮助我们敲开科学的大门。
《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科学火种
作者:孙小淳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是舶来品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就有着完整的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知识体系,这难道不是科学吗?科学就包含在我们的文明之中,而且中国古代的科学在思维方面更加鲜明,有创造的灵动活力、有容纳外来文明的广阔胸怀、有积聚千年的深厚底蕴。这本书让我们不仅能了解到科技成就的历史细节,还能深入理解科技与文化、社会的紧密联系。
 
《物理学通俗演义》
章回体小说讲述中外科普故事
作者: 高鹏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O4-09 /11
物理学或许是枯燥的,但物理学史和章回体小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这本书中没有定理、没有公式也没有习题,作者采用章回体小说体裁,呈现物理学的来龙去脉和科学发现的传奇故事!从墨子、鲁班,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中感悟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情怀、他们的道德与情操。
 
《拐点: 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AI的“使用说明”
作者: 万维钢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提起人工智能,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科幻的情节:智械危机、机器人取代人类等,那么真实的AI是什么样的呢?事实上,AI是帮助我们的一种新技术,且正以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迭代,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迅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什么是AI?怎么使用AI?AI在未来会怎么发展?正确认知AI,让它为你我所用。
 
《让鸽子开公交车?: 看不见的数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
我们身边的数学
作者: [英] 伊恩·斯图尔特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你认为数学离我们很远吗?只有考试和买菜能用到数学吗?你错了,数学在政治、法律、网络安全、医疗扫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本书通过很多故事和作者亲身经历,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不可思议的作用,比如自动驾驶、操纵选举、制作游戏等。
 
《感官奇迹:跨越物种的人类感知冒险之旅》
探寻人体感知的奥秘
作者: [英] 杰姬·希金斯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Q954.53 /4
 
人的感觉并不止“视、听、触、味、嗅”五感,还包括“疼痛感、愉悦感、方向感、平衡感、时间感、欲望和本体感觉”7种,共计12种感觉。本书的12个篇章将人的每一种感觉和虾、猫头鹰、鼹鼠等12种不同动物的特殊感官进行比较,发现人类感知并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潜能。
 
《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
用地质学方式认识地球
作者: [美]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什么是“垂向时间”?这个源自地质学的概念,指的是看待事物并不仅仅依据它们当下的样子,同时也认识到它们是怎样演化至今,并继续随着时间流逝而演化。理解了这个概念,就可以学习像地质学家一样思考,培养将空间与时间收放自如的想象力,感受深时中地理景观之间的距离远近,洞悉众多地球过程逐渐进行并紧密结合的节奏,在此基础上理解人类与地球历史的深层根源和密切关系,进而更明智地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大脑,不可思议: 图说脑科学发展的神奇时刻》
脑科学极简史
作者: 汪汉澄 著 / 宋明宪 绘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R338.2 /265
大脑是人体最迷人、最神秘的器官,也是从古至今被猜测最多的器官。大脑是我们的本体,我们用记忆定义我们自己,所以,认识大脑就是认识我们自己。脑与灵魂、脑与记忆、脑与感情、大脑的细胞、结构额叶等部分,详细叙述了大脑的运作机制和感情、记忆产生的原理。
 
《计算》
从数学到计算机
作者: 吴翰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现在,计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享受了计算技术的红利得以飞速发展。可以说当今的计算机科学和产业应用的成就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所有智慧的结晶。那么“计算”是怎么诞生的呢?它又是怎么被应用到计算机技术中的?本书从探索数学的起源开始,梳理数学史上三次危机的来龙去脉,逐渐引出计算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以及这些过往是如何影响当今计算机科学最前沿方向的。
 
《神奇的氢科学》
走近氢世界
 
作者: 丁文江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氢是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第一个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也是最古老、结构最简单的元素。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氢科学的相关知识,重点介绍了氢的基本性质以及氢在能源、医学、农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
中国人工智能早期发展脉络
作者: 林军 / 岑峰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艺术文献、计算机文献
索书号:TP18-092 /1/.1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里,1979年被视为格外重要的一年。正是从这一年起,中国人工智能迈开了追赶世界的脚步。《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一书讲述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科学面对死亡
作者: [德] 吉安·波拉西奥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R48 /45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人和病人的长期护理、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关心的问题。本书基于医学事实,又超越了医学领域,关注跨学科领域,提出了很多具有启迪性、适应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的具体观点、方法、措施。
 
《她”的力量: 性别、性和雌性动物掀起的演化生物学变革》
动物王国中的“她”
作者: [英]露西·库克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Q958.12 /51
每当在生活中谈到女性时,人们经常会联想到自然中的雌性动物。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我们过往对大自然中的雌性动物其实多有误解。她们绝不被动。她们强壮、决断、活泼、主动、有攻击性,有时甚至残忍。
 
《浪漫的基因: 从700万年前到22世纪,一部“我们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的流浪故事》
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作者: [法]埃弗莉娜·埃耶尔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Q987-49 /34
 
你是否想过,人类,一个在700万年前才与黑猩猩分离的物种,是如何能够“征服”地球的?
在这伟大的演化画卷中,我们将与已灭绝的智人表亲并肩而行。我们将追随布哈拉的犹太人、成吉思汗的军队或路易十四派往新法兰西居住的近千名“国王的女儿”及许多魁北克人祖先的脚步,探寻人类的迁移与融合。本书将揭示人类今天的差异,并塑造我们的未来。
 
《我们为什么会变老:写给大家的科学抗衰老指南》
健康长寿从科学抗衰开始
作者: [美]贝丝·贝内特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五层自然科学文献
索书号:R339.34 /87
皱纹、白发和放错地方的钥匙,这些都是明显的变老迹象。难以置信的是,人体细胞和器官中所有导致衰老的微小事件从我们二十多岁起就开始恶化。这本书解释了衰老的成因和机制,还细致地探究了衰老对我们每个人都极为重要的身体器官和系统(皮肤、肌肉、骨骼、心血管和大脑)的影响,且在每一对应的章节,都为读者提供了诸多基于科学的实证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在于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更在于提升每个人都渴求的健康生活品质。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