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史海拾遗:读一点,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

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些熟悉的历史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些课本上不曾提及的故事,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细节,正是构成历史完整图景的关键部分。准备好,让我们一起出发去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冷知识吧!
 
1.康熙的红票 : 全球化中的清朝

作者: 孙立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一纸“红票”牵出不为人知的清史
你知道吗?早在三百多年前,清朝就已经尝试着与欧洲建立联系。1716年,康熙为了寻找滞留在欧洲的传教士,发布了一道公告,即所谓的“红票”,它用三种语言(汉语、满语及拉丁语)印刷,试图跨越语言障碍,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作者从康熙发往欧洲的一张红票(谕令)切入,梳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与耶稣会传教士的互动关系,为我们理解中西交流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2.盛世:杜甫的历史图景
作者: 王炳文
出版社: 浦睿文化岳麓书社
从杜甫看大唐
我们所熟知的杜甫,是笔下流淌着民生疾苦与家国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深厚广博,写尽了人间的悲欢和历史的兴衰,被称为“诗史”。作者特意围绕着他的“诗史”性这一禀赋,“以作为微观个体的杜甫为视角,还原他所看到的诸多历史图景”。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们对杜甫前半生理解的空白,在标签化、符号化的杜甫之外,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气韵生动、有血有肉的大唐杜甫。
 
3.惠通桥之战
作者: 余戈
出版社: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索书号:K265.06 /811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B座四层历史、地理文献
微观战史,如临战场
惠通桥,作为二战时期怒江之上唯一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是滇缅公路的必经之所,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1942年5月5日中午时分,独立工兵第24营奉命炸毁通惠桥,这短暂的一分钟,成功将日军的坦克装甲部队阻挡在了天堑怒江的对岸,粉碎了日军可能“见机而作”一气打到昆明的野心,改变了抗战史的走向。本书以“微观战史”的写作方式,融入大量原始档案,细腻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动人心魄的命运转折之战。

4.祖荫下 : 传统中国的亲属关系、人格和社会流动
作者: [美] 许烺光
出版社: 后浪九州出版社
译者: 王燕彬
索书号:C913.11 /271
馆藏地:北京城市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从云南喜洲镇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
《祖荫下》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著名人类学家许烺光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的分量无需多言。
书中包含许多翔实细致的个案分析,全景描绘了云南西镇社区中的中国传统家制与伦理,细腻勾勒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图景。个人的价值和命运与祖先们紧密相连,这种联系就像是一棵大树下的荫蔽,既保护又制约着每一个个体。这便是书名《祖荫下》的巧妙隐喻:“个体生活于祖荫下”。
 
5.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
作者: [英]西蒙·沙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俞敏 / 祖国霞
 
崇拜暴力引发的法国巨变
《公民们》是一部集学术大部头、颠覆性的观点、叙事大师代表作、视角独特、名人八卦量超标等众多标签于一身的法国大革命研究史经典著作。不同于传统编年史的平铺直叙,它的文字是如此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仿佛带领读者亲临历史现场,在那个狂热又割裂的时代中,切身感受大革命带来的兴奋与恐惧。

6.“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 1895-1945

作者: 商兆琦
出版社: 理想国丨上海三联书店
索书号:D831.30 /34
馆藏地:首都图书馆八层政治、法律文献
日本近代为何由“胜”转“败”
从甲午战争的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日本帝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崛起扩张迅速走向崩溃毁灭。日本何以成为二战策源地?明治维新真的成功了吗?
除了还原日本帝国的兴起衰亡,作者还致力于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因为对于人性的思索要求我们以历史的凝重为参照,而对于现实的关怀则要求我们向历史的富饶寻求教诲。”

7.城堡、战役与炸弹 : 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

作者: [美] 尤尔根·布劳尔 / [美] 休伯特·范图伊尔
出版社:望mountain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承初
 
战争其实是笔经济账
中世纪的国王为什么愿意将一整年的财政收入全部花修建在一座城堡上?14到17世纪,欧洲非常流行“武力外包”。大家宁愿把财力投到雇佣兵身上,也不编练一支常备军,这又是为什么?战争期间大规模的空袭是否行之有效?
这是一部从经济学理论视角书写的军事史,作者使用机会成本、预期边际成本和收益、资本-劳动替代、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学原理去剖析七个时代里的不同军事案例背后的经济考量。本书视角独特、通俗易懂,非常值得一读。
 
8.何故为敌 : 1941年一个巴尔干小镇的族群冲突、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

作者: [美]马克斯·伯格霍尔兹(Max Bergholz)
出版社: 理想国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译者: 何其原
邻人为何拿起屠刀?
 
民族主义背景下的族群归类与对异族的清理驱逐,究竟谁先谁后?通常我们会刻板地认为由于宗教、文化、习俗等存在差异,从而引发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暴力冲突。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本书讲述了1941年一个波斯尼亚小镇里熟人相杀的血腥事件,当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一小撮人新获权力的人,意识到可以从中斩获利益,从而挑起了杀戮,才有了杀戮的升级和失控,才让原本和谐共处的邻里彼此残害。马克斯.伯格霍尔兹揭示了:不是族群冲突引发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敌视的族群。
 
9.让石头说话 : 中国史前石器研究

作者: 陈胜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听石器讲述远古故事
这是一本好玩又涨知识的石器考古学著作。考古学家是怎么判断一个石头是石器还是普通石头的?各种石器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些貌不惊人的石头里藏着什么秘密?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作者通过研究石器找寻人类文化适应的关键节点,实现对人类发展关键特征的重建,从而串联出石器视角下的中国史前史。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