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七读”荐书为大家带来七本新出版的摄影集,用视觉和光影向大家呈现摄影家眼中的百态世界。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跨越70年经典之作
《见证历史:普利策新闻摄影奖1942-2015》
[美]哈尔·比尔 著
郑惠敏 译
光明日报出版社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它代表了美国新闻摄影界成就的顶峰,自1942年开始颁发。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1942-2015年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其中包括底特律劳工冲突,马丁·路德·金遗孀,“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埃博拉瘟疫……这一幅幅作品不仅成为了美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不可抹去的深刻记忆。
1978—1985
中国现代生活影像集
《早春的中国》
[日]久保田博二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久保田博二,马格南图片社摄影师,1978至1985年期间,敏锐的政治眼光驱使他来到中国,走遍28个省份,拍摄了20余万张照片。那时的中国,社会新旧交替,传统元素与现代化风貌交织,如早春般充满生机与活力,作者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娱乐……方方面面,这是一部细节丰富的现代生活影像集。
叶锦添首部自传性
摄影随笔集
《凝望: 我的摄影与人生》
叶锦添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锦添先生是世界知名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曾和吴宇森、李安、陈凯歌等知名导演合作,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本书是叶锦添首部自传性摄影随笔集,精选了自80年代以来他各时期的代表摄影作品,涵括其在电影拍摄间隙所捕捉的瞬间以及回忆性文字,在他的镜头下,周润发、张国荣、张曼玉等知名演员呈现出少为大众知晓的情绪状态。
呈现巴蜀乡土生活的
影像散文作品
《遗落的乡土:影像里的蜀地旧事》
喻磊 著
作家、摄影师喻磊扎根故乡巴蜀,拍摄乡土生活三十余年集结而成的影像散文作品。他把个人的成长经历、观感同时代的变迁联系起来,呈现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近三十年间蜀地乡土百姓的生活日常,记录和回溯一辈人共同的文化记忆,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影像能够让人重温旧梦,以稍弥补本土人文渐渐湮灭失落的遗憾。
一位神秘保姆的
摄影传奇
《街头诗人: 薇薇安·迈尔的摄影人生》
[美]薇薇安·迈尔 摄
[美]科林·韦斯特贝克 文
李鑫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薇薇安·迈尔并不是一位职业摄影师,生前是一位保姆。她的摄影视角独特、构图简洁,从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布列松、弗兰克等大师的影子,而她的女性视角、法国背景和保姆生涯又为作品增添了许多细腻、温暖和戏谑的感情。薇薇安的影像无所不包,使美国得以在其中重新审视半个世纪前的自己,令人啧啧称奇。
摇滚女诗人的影像日记
《从昨日醒来: 帕蒂·史密斯的影像日记》
[美]帕蒂·史密斯 著
董楠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帕蒂·史密斯,美国摇滚女诗人、画家、艺术家,20世纪70年代美国朋克音乐先锋人物,2007年入选摇滚名人堂。2022年,在隔离之中,帕蒂·史密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社交媒体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部影像日记,记录下一年的珍贵时刻。帕蒂·史密斯以简短克制的文字和相互关联的影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手边的咖啡与墨镜、爱猫开罗、关门前夜的CBGB……她让过去与当下在纸上显影。走进这位艺术家的世界,一窥其日常生活与灵感来源。
世界著名风光摄影师的
树木礼赞
《树: 天地之间》
[美]阿特·沃尔夫 摄
[美]格里高利·麦克纳米 文
孙依静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摄影是美国著名生态、风光摄影师阿特·沃尔夫,他曾为《国家地理》《史密森尼》等知名杂志供稿。多年来,沃尔夫跨越六大洲,以深挚的热爱拍摄千万棵树木,向我们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树木世界。文字解读是《大英百科全书》顾问兼编辑格里高利·麦克纳米,他通过神话、文化和传统等多个层面,针对树木与人类的共生关系做了广泛而精妙的描述。
从生活到自然
摄影家们总是在
用心感受,用眼捕捉
然后把瞬间定格为不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