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又胖了?”
“呃(⊙﹏⊙),有点……”
“我明明吃了很多,还是一会儿就饿。
想吃零食,根本停不下嘴。
真是不知道怎么办?”
你有这样的烦恼吗?
民以食为天,衣食足则知荣辱。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吃得健康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但是我们真的会吃饭吗?
到底怎么吃,才是合理健康的?
吃轻食or传统食物?
追求低热量vs注重膳食均衡?
动物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竟能摄入均衡的营养。
为什么人类这么精密复杂的生物却失去了这种能力,苦恼于节食、肥胖和健康问题?
《动物为什么吃不胖——关于食欲、代谢与肥胖的营养大发现》一书的两位作者营养生态学家大卫·劳本海默和史蒂芬·辛普森,基于30年来的跨物种实验和研究,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动物进食故事,寻找到了生物营养问题的终极答案。他们还在书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营养建议,帮助我们在迅速变化的食物环境中,重拾身体的古老智慧,聪明地平衡美味与健康。
《动物为什么吃不胖——
关于食欲、代谢与肥胖的营养大发现》
[澳]大卫·劳本海默 [澳] 史蒂芬·J·辛普森 著
范雪竹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R155.1/75
馆藏地:首图.中文库本书库(4);
城图.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城图.潞云著
01
PART
给200只蝗虫“开餐厅”
揭露蛋白质和碳水的需求之战
1991年,两位作者在牛津大学实验室里精心准备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含量各不相同的25种食物,并将这些混合食物提供给200蝗虫尽情享受。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每只蝗虫只能吃特定的某一种食物,直到蝗虫成功蜕皮,变为成虫。
他们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每只蝗虫每天的进食量,精准地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吃“低蛋白质+高碳水”食物的蝗虫,为了达到身体所需蛋白质的目标值,不得不疯狂进食,导致碳水摄入过量,变得“大腹便便”,发育缓慢。吃“高蛋白质+低碳水”食物的蝗虫,由于可以快速获得目标值的蛋白质,便减少进食,导致碳水摄入量减少,体型偏瘦,缺乏能量,可能还没蜕变为成虫就已经死亡。
此次蝗虫实验第一次记录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两种营养物质在动物身上的战争——在营养摄入不平衡的情况下,蝗虫的选择是蛋白质优先,牺牲碳水,但因此也让成长和生存付出了代价。
02
PART
从蝗虫到人类
开启探索蛋白质杠杠效应之旅
上述蝗虫实验之后,作者的一位博士生设计了一个“营养挑战”,为蝗虫提供两种不同食物,一种蛋白质比例高,一种碳水比例高,蝗虫可以自由选择吃食,这样蝗虫可以随意调配摄入的蛋白质与碳水比例。结果显示,在每一次实验中,蝗虫总会吃掉固定比例的蛋白质和碳水。这个比例正是它们的生存和成长最理想的比例。
这两项实验结果共同说明,如果食物可以自由选择,那蝗虫就会按照最佳营养比例进食,保证营养均衡;当食物无法满足目标时,蝗虫会优先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正是这个发现,开启了作者探索蛋白质杠杆效应的旅途。
蝗虫实验的结果如此简洁明了。它适用于人类吗?
作者的一位学生克服困难,制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招募了10位朋友和家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人类版“蝗虫”实验。后来作者和同事们又在悉尼和牙买加进行了两次人类进食实验。结果发现,和蝗虫一样,人类在进食时也会优先满足蛋白质的目标摄入量。蛋白质的摄入需求就像一个杠杆,能大幅影响进食的整体水平。本书的核心观点“蛋白质杠杆效应”应运而生。
03
PART
1000多只果蝇和数百只老鼠
揭开长寿秘诀的面纱
蛋白质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多吃点?人体宁愿摄入的总能量偏少,也不会选择过多的蛋白质,这又为什么呢?
1000多只果蝇,28种蛋白质和碳水比例各不相同流质食物,持续一年努力的实验,告诉我们:寿命最长的果蝇吃的是低蛋白质和高碳水的食物,此时蛋白质与碳水的比为1:16。当食物中蛋白质比例增高,蛋白质与碳水比为1:4时,果蝇产卵最多,但寿命会缩短。如果吃下蛋白质太多,超过上面的1:4,不仅产卵量下降,还会“英年早逝”。
不久后,作者的团队将实验推广到更复杂的哺乳动物身上,开展了针对老鼠的进食实验。数百只实验室老鼠,6吨25种包含不同比例的蛋白质、碳水、脂肪和纤维的食物,5年的不懈努力,实验结果也没让作者失望。老鼠实验不仅复制了果蝇实验所见到的结果,还有更多额外的收获。
老鼠实验首次发现,低蛋白质和高碳水的饮食可以开启长寿路径。因为,当食物匮乏、摄入蛋白质低时,细胞与DNA的修复、维护系统被唤醒,免受成长和繁殖过程带来的损害,延长了生命。实验还发现,此饮食结构下,葡萄糖代谢的速度最快(说明身体健康),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对身体有害的胆固醇)最低。而当食物充裕且蛋白质含量丰富时,动物的长寿路径就会关闭,成长与繁殖路径被激活,此时细胞的自我修复工作放缓,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提高,潜在地缩短了生命周期。
也许您会问,根据“蛋白质杠杆效应”,低蛋白质和高碳水的饮食,不是会让老鼠为了获得目标的蛋白质,吃得更多,变得肥胖,有害健康,怎么还会长寿?
因为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纤维,起了重要的作用。进食低蛋白质和高碳水的食物导致老鼠肥胖的原因在于,它们过量饮食,摄入的卡路里总量超高。如果过量的食物中脂肪或碳水偏高,那么结果不言自明,肥胖是必然的。但如果过量的食物中富含纤维,它们则不会肥胖,且活得更长。因为,纤维很难消化,带来的卡路里几乎为零,它还能增强饱腹感,延迟饥饿,这样蛋白质杠杆驱使摄入过多卡路里的功能就会受限。所以只要摄入足够的纤维,动物就能在保持健康的同时避免发胖。
这种从出生到死亡都能精确控制的饮食实验,虽然无法在人类身上复制。但看看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平时吃什么,也许能有发现。日本冲绳,那里的百岁老人数量是其他发达国家的5倍,他们的传统饮食主要是红薯、绿叶蔬菜、少量的鱼和瘦肉,蛋白质含量占饮食整体9%,脂肪仅占6%,碳水的比例高达85%。这正是老鼠实验中长寿最长的老鼠所具有的饮食结构。
他们通过果蝇和老鼠的实验还发现,减少40%的卡路里摄入之所以能延长寿命,原因不在于总热量的减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常量营养素的比例平衡。
04
PART
终极建议:
如何像动物一样进食
除了上面的蝗虫、果蝇、老鼠,通过实验和观察还发现,一个没有任何器官的单细胞生物“黏菌”,却知道如何精妙地选择食物,并付诸实践。蟑螂,明显不需要精确摄入合适比例的碳水和蛋白,却还是极力纠正强加给它们的不均衡营养。狼蛛,通过进食不同数量的食物来选择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守株待兔”的蜘蛛自行调整注射进猎物体内的消化酶混合物,主动调节营养均衡摄入。自然环境中的蜘蛛猴迷恋一种无花果,因为它含有的常量营养素达到了最理想的平衡,当无法获得这种无花果时,猴群会吃下很多不同食物,以获得营养均衡的饮食。营养平衡机制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中。
从动物们身上,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那么人类该如何改善自己的饮食?
首先,估算出每日蛋白质需求目标值。根据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运用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测算出每天的能量(卡路里)需求,然后用总能量值乘以对应的蛋白质含量系数得出蛋白质需求目标值。因为每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的能量,所以将蛋白质需求目标值除以4,就可以进一步算出每天应该摄入的蛋白质克数。
估算每日蛋白质需求克数的公式
其次,尽量从家禽、鱼类、鸡蛋、乳制品、种子、坚果、豆类等动植物中选择充足且健康的蛋白质食品,以满足日常对蛋白质的需求。同时还要多吃绿叶蔬菜、水果、种子、豆类和全谷物摄入纤维,不仅为膳食增加健康的纤维,还能摄入健康的碳水和脂肪,均衡营养。
再次,避免食用过度加工食品。过度加工食品让人无法抗拒,它们扭曲了营养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全世界慢性病危机的罪魁祸首。如果食品配料表中出现那些从不会在厨房里出现的成分,或是让食品更可口更吸引人的添加物,比如氢化或酯化植物油、增味剂、乳化剂、增稠剂、膨化剂等,那还是尽量少吃,最好不吃。
最后作者还建议,好好睡觉,夜里不要进食,两餐间要减少零食摄入。这是因为,如果数小时内没有进食,细胞和DNA的修复和维护过程就会开启,促进健康长寿。另外,在吃饭时,也不用刻意计算食物中的能量值,只要保证营养大致均衡摄入到位,蛋白质需求就会帮我们控制好摄入的总能量。“动起来”也很重要,体育活动和社会交往可以明显提升健康水平。
选择在每个人的手中,健康由自己决定。《动物为什么吃不胖》虽没有花很多篇幅介绍饮食的方法或技巧,但从营养元素摄入这个相对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动物和人类身上的很多营养学发现,让读者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就像在旅行途中使用地图一样,作为你抵达目的地的向导,或者在迷路时偶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