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一只象,可以这样画
可以这样
这样
这样
这样
……
为什么象总被画成这样?
不是背驮行囊,就是长鼻抬物
不是奋力运输,就是长途跋涉
……
难道,吃苦耐劳是大象唯一的标志???
大象明明是一种神奇动物
它们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而且是最富人类情感的哺乳动物
它们有强壮的体魄、敏锐的智慧、深刻的情感
以及持久的记忆力
它们懂得珍爱
并且有能力照料自己的家人!
班都拉是一头来自缅甸丛林的伐木象,它拥有大象特有的坚忍和淡定、勇气与对人类的信任。
威廉姆斯幸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饱受战争困扰,他申请了一份远离家乡的工作,来到缅甸的伐木场监管柚木的砍伐。
没人能够想到,班都拉和威廉姆斯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产生怎样的神奇关联,共同经历怎样的冒险。
威廉姆斯很尊重象夫,向他们学习怎样照顾大象。从一个伐木场到另一个伐木场,他熟识了上千头大象。
伐木象每天工作6小时,它们或者用鼻子推,或者用铁链拖。一头伐木象一年能将500吨的木材拖拽到溪流边,以便运输。从树墩旁到锯木厂,一根原木要变成加工好的板材,可能要经历5到20年的时间。
威廉姆斯很快发现,把野生大象训练成伐木象的过程非常残酷,他认为一定有更好的驯象方法,直到他在一个伐木场遇见了班都拉。
在班都拉的帮助下,他先后创建了大象学校和大象医院。耐心和温和的引导才能开发出大象的潜能,这种方法比残忍的圈禁要有效得多。
大象学校里不仅有人类校长,还有大象校长。威廉姆斯希望用一头耐心、成熟的公象来管束年轻的大象。在这样的驯养方式下,大象成长得更健康,也更值得信任,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班都拉在耐心和善意中长大,它魁梧、结实且充满自信,甚至拥有幽默感,长成了丛林的骄傲。当威廉姆斯因疟疾而病重,是班都拉驮着他穿过奔腾的乌尤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抗击日军,大象们被征召,成立了以班都拉为首的战象连。军队利用大象运输补给,将小路拓宽成真正的道路,用柚木原木铺设桥梁,还运送病患和老人。大象学校培养的大象,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威廉姆斯和他的战象连一起护送60余名妇女儿童、象夫和象群一起撤离冲突地带。
在这道简直无法逾越的岩壁“天梯”上,大象们踩下的每一步跨越了生与死的较量。最终,历经艰难攀爬,整支大象队伍成功登顶!
在这场胜利的大逃亡后班都拉和其他大象却再次被部队征召,在战争接近尾声时,它们依然在修筑桥梁,运输补给物资。
然而就在和平即将到来前的一天,人类用一粒子弹夺走了班都拉的生命,甚至砍掉了它的右象牙。威廉姆斯悲痛而愤怒,他像哀悼自己的兄弟一样哀悼班都拉,像埋葬战争英雄那样埋葬了它。
是人,改变了大象的命运;
也是人,让生命凋零
当我们走近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深深体味人象共谱的生命传奇
我们是否明白
人与大自然的真实关系
是否会思考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用怎样的方式与其他生灵共享地球
如果你遇见班都拉
你会成为威廉姆斯吗?
《大象班都拉》
作者:(英)威廉·格利尔 著绘;江帆译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索书号:I895.619.9 /68
【馆藏地1】
首图华威桥馆·少儿中文书刊借阅
【馆藏地2】
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年儿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