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每个人,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

       历史在流淌,社会如同无边的土地,在时代洪流的激荡下,时而千沟万壑,时而一马平川。沧海桑田,变化万千,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正如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每个人,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在被时代裹挟前行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中塑造着这个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大陆的一片。

       本期书单中,我们为您绘制出一幅囊括了古今中外各色人物的精彩画卷,卷轴之上,历史被铺陈,社会谜题在开解,世事变迁由此展开。 

 

草莽英雄的逆袭创业故事











《坚: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

徐英瑾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没有“孝廉”“茂才”等名分加持的汉末庶民官吏,究竟能够在那个重视门第的政治舞台上跳出多么炫美的舞蹈?没有皇家血统加持,也没有高贵门第庇护,与三国故事里的诸位大咖相比,孙坚是“小透明”一般的存在。但这位“小透明”却以吴郡小吏为仕途起点,紧紧抓住时代变动所提供的机缘,努力积累军功,迅速升迁至长沙太守,最后又在汉灵帝驾崩后的政治乱局中以区区一方诸侯的肩膀,试图承担起匡扶汉室的历史重任。

      孙坚可谓是“低开高走”的典型代表,这部细节感拉满的巨著便详细讲述了这位草莽英雄的逆袭创业故事,他的结局虽然是悲剧性的,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谈笑间,品魏晋风流













《世说俗谈》

刘勃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有没有那么一本书,能让喜欢看综艺节目的时尚人士和喜欢读史书的文化名流欢聚一堂开心对谈? 《世说俗谈》八成能担当此任。
 

       本书是文史作家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作者用诙谐又现代感十足的语言娓娓道来魏晋名士轶事。极具画面感的文字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聆听名家风流,体悟魏晋风骨。司马昭为什么在竹林七贤中只杀了嵇康?王羲之自己对《兰亭集序》是如何评价的?翻开本书,解锁答案。

 

一个小人物串出一段大历史













《漫长的余生:
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罗新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王钟儿,一个北魏宫女,妥妥的“史书局外人”。如果不是一篇简短的墓志铭,王钟儿其名也许早如薄雾一般消散在浩瀚的历史汪洋之中。如果不是北魏王朝特殊的“子贵母死”制度,王钟儿也许只是封建王朝万千宫女中的一员,于悄无声息中度过寡淡的一生,留不下哪怕一碑简短的墓志。然而,这便是真实的历史。“子贵母死”,王钟儿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抚育了两代皇帝,在北魏皇宫里生活了长达五十六年之久。

       宏大的历史叙事,就此与小人物的一生相勾连。读王钟儿的人生故事,便是通过普通人之眼,反观权力斗争漩涡中心的种种惊心动魄,一窥那遥远的往昔。

 

人生如逆旅,“东坡”相伴才坦然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

周文翰 著

新星出版社

       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却始终不改本色,作为政治家,他留下了丰功伟绩,作为文学家,他留下了不朽诗篇。无论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还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气节,亦或是“诗酒趁年华”的洒脱,有东坡相伴,人生得意与失意总有依傍。

       因此,为苏东坡立传,此书并非首创。不同的是,作者周文翰试图呈现“动态的全画幅”,用纪录片式的描绘方法再现苏东坡生命里一幕幕或光辉或黯淡、或显或隐的场景,进而探究他何以成为“明星”,又为何成了北宋文化史上的“孤星”。卸下了滤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苏东坡。

 

学者亦凡人

谁还不曾是个追光少女呢?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

       你印象中的百岁学者是什么样子?本书一定会颠覆你的想象。真实又坦诚的口述史,带你一同穿越回百岁学者的悠悠年少岁月。

       原来,堂堂翻译名家也有贪玩厌学的叛逆时刻。原来,少女时代情窦初开未曾开的遗憾能够跟随百岁老人一辈子。原来,学者也是普通人,跟我们一样拥有过血气方刚的青春。

       没有华丽的修辞与严肃的评价,只有娓娓道来的讲述,讲述那一百年的时光里,走过的许多人,发生的许多事,好的或坏的,最终如水流逝,汇入记忆长河。平易近人的感觉像极了听隔壁村老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而在这不着痕迹又暗流涌动的文字中,我们也得以窥探一个时代里的种种兴衰涨落。
 

所幸还有书房,索性藏进书房







《所幸藏书房》

绿茶 编绘

中信出版集团

       “书是灵魂的欢愉”,这不仅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句名言。一本书里藏着一个世界,每一次翻阅都是一场向心的漫游。观名人书房一角,就是在领略名家的精神院落。

       作家、书评人,同时也是插画师的绿茶,持续3年,深入探访了120位当代文人学者的藏书房,用120幅温暖质朴的书房掠影和120次诚挚温馨的文学叙谈带领读者深度探索学者们的精神世界,献给所有爱书人一份藏书索引以及一份有着丰富内涵的心灵菜单!

 

我的灵魂战栗不已,有谁在听吗?











《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

[英]苏·普里多 著

刘翔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认清你之所是,成为你之所是。”“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即便是没有了解过尼采的哲学,相信大多数人也曾被尼采的名言鼓舞过。然而,“上帝已死”,“我是太阳”,被纳粹利用……作为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哲学家之一,尼采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存在。

       本书以文学小说的笔法,将尼采的生平与相关书信及作品串联起来,为读者还原了这位传奇哲学家跌宕起伏的一生。瓦格纳、伊丽莎白、莎乐美,书中生动勾勒了尼采生命中这些重要人物的肖像,哲学小白也可在读故事一般的有趣体验中,对哲学家尼采以及尼采的哲学展开一场无痛学习。

 

祸水从天而降

而我用它浇灌出一树繁花












《她的空难和她》

[德]朱莉安·科普克 著

普贝琪 译

北京联合出版社

       这是一场生命的奇迹,1971年秘鲁空难唯一幸存者首次著书向大众讲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也回顾了与生物学家父母在雨林里共度的美好童年。这也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朱莉安并没有就此逃离险些吞食她生命的亚马孙雨林,相反,劫后余生的她,克服心理阴影,继承了父母的衣钵,为雨林保护区的建立而辛苦奔走。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有时候,为社会之舟掌舵的往往是内心坚韧的普通人。

 

在被凝固在时光里

她们舔舐着被撒了盐的伤口













《盐镇》

易小荷 著

新星出版社

       “盐镇的生活是一道道细碎的裂口,女人拼命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知名媒体人易小荷深入乡野,开展了一场历时一年的沉浸式调查,为读者真切呈现了12位女性在阶级、城乡、偏见中挣扎求生的故事。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被“放咸”的人生里苦苦挣扎。她们被忽略,被遗忘,却构成了最真实的底层中国。

 

《看不见的女性》

男女平等吗?大数据会回答











《看不见的女性》

[英]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著

詹涓 译

新星出版社

       一部非典型女性主义著作,一本数据版的《第二性》,这里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只用数据说话,却说明了一切。

       世界以男性为样本,女性要与男性一样成为钢琴家,要承受更多的劳损与疼痛,因为标准钢琴琴键的长度根据男性手长设计;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世界被默认是男性的,女性就此消失在了“数据缺口”中。正如男女厕所常年空间等分,看似“客观中立”的标准正在无形中忽视与压榨着女性。

       《看不见的女性》将所有客观事实逐一呈现,被曝光的隐性歧视引人深思——这把“客观中立”的标尺也许本身就有问题。

声音再弱,也要倾听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日]清水洁 著

曾玉婷 译

文汇出版社

       这是一部影响了日本司法改革进程的杰作。真理的声音很微弱,请不要放弃倾听,就算只剩下一个人在坚持,真相也有大白的可能。日本关东某个小地方,短短十七年间有五名女童无故失踪,司法系统将一名无辜的男子投入狱中,而真正的凶手至今逍遥法外。记者清水洁注意到案件背后的疑点,面对即将超过追诉时效的铁案,面对警方引以为傲多年的办案功勋,清水洁如何凭借一腔孤勇,坚持不懈奔赴现场,抽丝剥茧调查取证,让冤案得以昭雪。

        本书生动还原了作者探寻真相的全过程。微弱的正义之声在回响,受害者的无言伤痛值得被铭记。

 

岁月无可回头,惟愿优雅老去









《银发世代:重新定义老年、
反思医疗体系、重构老年生活》

[美]路易斯·阿伦森 著

蒋一琦、张光磊、周哲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医疗的进步延长了生命的长度,却无法对抗身体的衰老,我们终将老去,如何从容变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命题。这是一位老年病专家、医学教授近30年从医和研究经验的手记。路易斯教授用充满人文色彩的语言写出了她从学习医学到从事老年病照护和研究以来对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的医学观察,并给出了她对于医疗体系现状的思考。“老龄化”逐渐席卷全球,到了医疗与社会好好做准备的时候了。

 

撇捺如刀,割开生活的茧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

王计兵 著

台海出版社

       一位底层务工者,在庸常的劳作里,在家人的不解下,在赶时间的间隙中,偷偷书写下那些不期而至的诗意时刻。被匆匆写在烟盒上、废纸上的诗句,是粗粝尖锐、生机勃勃、饱含深情的命运吟唱曲,也是投射在泥塘之中的一片微弱星光,在全网引发意想不到的共鸣。

       我们都是赶路人,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而王计兵用诗歌和行动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在饮下生存的苦药后,也不要忘记奖励自己一颗糖。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