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赠书!茶or咖啡,你更爱哪个?

炎炎夏日,来一杯饮品让自己清凉一下吧!

给快节奏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远离内卷与喧嚣,静心品一杯茶、饮一杯咖啡,感受时光悠悠。

品茶如坐草木之间,享受清新和悠远;饮咖啡是品味烈火灼烧后的浓烈芳香,你更爱哪个?


《咖啡之道》















[日]大坊胜次 [日]森光宗男 著

童桢清 译

新星出版社

       如何从哲学的角度品味咖啡?怎样用咖啡表达自我?

       大坊胜次与森光宗男两位咖啡师,在20世纪70年代分别于东京和福冈创办了自己的咖啡店。他们互相知道对方,却直到2013年底才初次相见。本书收录了他们之间的3次对谈,从电影、色彩、音乐再聊到咖啡,且看咖啡师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

















库索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我们是否有时头脑一热,有过这样的想法: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或者做一名咖啡师试着享受自己磨咖啡的感觉。但事实上,这不是一件光靠情怀和满腔热情就能实现的事情。

       咖啡馆是一个时间流速很慢的地方,这里比日常生活更慢。

       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七年,从被一包浅煎咖啡豆打动开始,她踏入了无数载满故事的咖啡馆。为了深入了解京都的咖啡馆生态,库索专程拜访了当下京都咖啡业最具代表性的16位店主,与他们进行了长谈,用文字展现了京都咖啡馆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以及咖啡职业人的生活工作状态。

 

《杯中的咖啡:一种浸透人类社会的嗜好品》

















[德]马丁·克里格 著

汤博达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咖啡是早餐里的兴奋剂,是工作中的提神药,是下午茶桌上的饮料,也是晚宴后锦上添花的一杯风情。

     “喝咖啡”早已不是口腹之欲的享受,而是成了一种社会习俗。本书告诉我们,咖啡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














[荷]乔治·范·德瑞姆 著

李萍 谷文国 周瑞春 王巍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我国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可见茶叶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我们中国人骨血中的基因,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建构中的重要部分。

       本书以茶(这一事物或这个词)的语言学起源切入茶的全球史,角度颇为新颖。

       本书是一部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茶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诸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多年考证和调研走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茶从史前时代起源到在六大洲的传播并成为全球性饮料的历史,从茶的角度描述了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茶有真香》
















王恺 著

中信出版社

       茶道、茶史、茶器,给初学者的启蒙;识茶、泡茶、品茶,感知生命细致刻度。

       本书作者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感受与经验来为我们讲述茶道是什么,茶叶是什么,该如何做又该如何品味。

 

《吃茶趣》

















杨多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种类繁多,全国近20个省份都有茶叶生产。中国名茶历尽沧桑,传承有序,也在不断演变发展。

       作者主持过诸多茶的节目,通过多年实地探寻、走访,生动讲述了中华大地上如龙井、碧螺春、白茶、黄茶、大红袍、凤凰单丛、铁观音、闽红、祁红、普洱、六堡、茉莉花茶等名茶的历史发展、制作特色、形貌滋味,以及与其相关的典故轶闻。同时,作者还对于当下茶界一些不良风气、浮夸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岁时茶山记》
















陈重穆 徐千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岁时有茶山,四季有茶务。诸般闲茶事,人间好时节。

       全书以“岁时四季”为经,以“茶山访茶”为纬,从雨水后的川茶蒙顶黄芽、春分的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一直讲到寒露后的桂花乌龙和安溪铁观音,以至立冬后的冻顶乌龙,访茶、制茶、品茶、评茶,作者一个个山场跑下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各主要茶区,通过实际的生产和相关的文献,来探讨何谓“好茶”,让喝茶这件事,能健康地、活泼泼地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