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燕陇古今兴废事 一纬沧桑道千年


 

“我”,是北纬四十度线。

在“我”还没有被划定命名之前,从没有想过能和人类历史上的大人物们发生交集和联系。

 

▻▻▻北纬四十度线











       通常人们把“我”当做一个地理概念,而“我”大多时候也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这些或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或鹅颈皓腕双目垂珠,亦或心怀经纬雄才大略的人们,在“我”的“身边”上演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的身边矗立着中国古人的建筑奇迹——长城。它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对其以南之人是保卫家国的屏障,对其以北之人是难以逾越的高墙。无论是时断时续的战国赵北长城,或是气势磅礴的明长城,其原本的功能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中原人防御北边的游牧民族。

▻▻▻长城

 

 








       游牧部落首次对中原王室政治发生直接影响,可以追溯到那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周幽王被犬戎攻杀这件事,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周平王东迁。在这之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大规模发展骑兵,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到两宋时期,辽金两国在占据北方之后推行汉化,再到明清时期的民族大一统,“我”察觉到中原王朝的发展和兴衰,始终伴随着北方游牧政权的身影。而“我”也在这千年的时光中,看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他们或战或和,都对双方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我”的身边有时会很 “热闹”,总能感受到那战马铁蹄阵阵在“我”身边呼啸而过。铁甲刀戟折射出的光,比那烈阳都耀眼。

       在这些操着不同语言、排着不同阵容的将士中,我对其中的一位印象深刻。他叫霍去病,听说他出身颇为低微:是私生子。但他又是一位酷爱军事与骑射的奇才,在羽林营中摸爬滚打,17岁时便上了战场。而他和他舅舅卫青的出现,也终于让汉帝国找到了战四方立伟业的统帅。

 

▻▻▻河西走廊












       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骁勇的战法,初出茅庐的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孤军深入立下战功,赐封为“冠军侯”。他在元狩二年的春天打到了焉支山,夏天打到了祁连山,打通河西走廊。到秋天时,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在他的打击下,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元狩四年漠北之战,霍去病领军北山数千里,摧毁左贤王,封狼居胥,漠南无王庭。以“我”为界,中原定居文明的生命线的威胁解除了。这一年,他22岁。


▻▻▻祁连山北麓









       但这位有着惊天之勇的青年统帅,在他最青春洋溢的年纪溘然长逝。“我”不会忘记他,那伫立在时光斑驳的岁月中的马踏匈奴雕塑,也记录着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遣妾一身安社稷

不知何处用将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呼韩邪单于身边有一位螓首蛾眉,丰容靓饰的宁胡阏氏。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称呼:昭君。

“我”依稀记得,那是在竟宁元年前后,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跨过“我”,向着那更北方走去。我不知道她在这期间有没有过回头,再遥遥地望一眼那回不去的家乡。

 

▻▻▻王昭君























       听说她是良家子入宫待诏,可恨那主画的毛延寿生性贪鄙,屡次向宫女索贿,能易丑为美,易美为丑。而昭君未肯迁就,因此画像平平无奇,“入宫数岁,不得见御”。“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这五人中便有昭君。有人说她是为了国家而自请出塞,也有人猜她是因“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但无论何种猜测,都已无法改变她远赴漠北和亲的事实。

       “我”见过太多好女子,她们承担着厮杀角逐胜负背后男人们的野心和欲望,肩负着历史和民众的诉求,远离故土奔赴他乡。人们传颂着好女子们的故事,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她们的结局。有些人早早地抱憾离去,化为了一颗“繁星”,以微光照耀故乡;有的凭借坚定的意志和超群的智慧,最终达成了和亲的使命。

       “在战争的另一边,昭君跟她那些无名的姐妹们,被镶嵌和挤压进历史的缝隙中,但他们顽强生长着,正如“昭”这个字引申义所表示的那样,在黑暗中透露出一缕微光”。

“我”是北纬四十度线,但又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上的一条线。

       天地为幕,日月成影,“我”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时移世易,眼见渤澥桑田,围绕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不过是“我”记忆中的沧海一粟。但“我”却没有时间再去追忆,因为“我”的身边不断有新的历史被书写。而“我”会如在过去的千万年中一样,等着人们来书写新的故事,到那时,记得讲给“我”听。

 












《北纬四十度》

陈福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