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阅读之城”活动的少儿“请读书目”里,有一本绘本得到了评委广泛的喜爱。它的着眼点很小,却有着很大的承载量。作为目标读者是低龄儿童的科普类绘本,它在兼具艺术性与童趣感的同时,也是科普绘本的范例。
科普绘本对很多孩子来说,就像开启学科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这类绘本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形式,拉近孩子与科学的距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他们解决“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一本优秀的科普绘本,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录信息以及推断——探究——实施——总结分析——反馈交流的完整科学研究链条,从小建立专业的科学思维。
《看!蘑菇》
刘撒沙 著/绘
孟丽 科学指导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今天介绍的这本科普绘本《看!蘑菇》,是系列绘本“家门外的自然课”家族的最新成员,也是科学艺术家刘撒沙耗时三年的匠心力作。对撒沙来说,采蘑菇是家族的传统,蘑菇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关于蘑菇的知识也在他们家一代代传承着,她想通过绘本的形式把她对蘑菇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一本优秀的科普绘本,基本都会具备生活性、情景性、工具性和严谨性这四个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分别从这四点来认识《看!蘑菇》这本书吧!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科普绘本里的素材会来源于日常生活,并能应用于生活。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和探究的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科学事物。
本书的主角蘑菇,是孩子日常最熟悉的食物之一。跟着撒沙老师的眼睛,小读者可以从蘑菇的形状、颜色等易于观察的外表,研究到菌丝、菌孢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从而加深对蘑菇的认知。读完全书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有的蘑菇能长到三层楼房那么高,有的蘑菇可以吃虫子,还可以认识到不同蘑菇形态各异的菌孢子,发现蘑菇的颜色也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学习它们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身临其境 乐于其中
面对儿童未知的领域,科普绘本会通过故事的情境性和趣味性引起孩子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发孩子与绘本之间的互动。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蘑菇是不是植物?蘑菇会吃肉吗?蓝色的蘑菇可以吃吗?大自然为什么需要蘑菇?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问题,吸引小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节奏不断深入,进行一场关于蘑菇的科学探索。设计的问答互动具有丰富而充满趣味的情境,能让孩子置身其中,在情境互动中获得科学经验。
小小蘑菇科学家 想不想试试?
科普绘本不光要有趣,也是让孩子获得探究思路和方法的工具,使他们能将正确的科学研究方式运用于自己平时的探究行为中。
本书在最后,设置了一个方便上手的科学小实验,让小读者在家中就能够完成蘑菇孢子的观察和收集工作,对于需要注意和规避的环节也进行了提醒,专业又贴心。
不严谨的科普绘本没有灵魂!
对于科普绘本来说,科学严谨的特征是它的灵魂。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撒沙不仅查阅了大量学术资料,还多次到野外搜集中国常见的蘑菇。古生物学私人博物馆馆长别图霍夫·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地质与矿物学博士、陨石学研究所研究员科罗昌采夫·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两位俄罗斯科学家给予了撒沙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她提供了原杉藻图等科普资料,并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
堪比专著的科学权威性配合唯美写实的画面
用儿童的视角给予小读者细腻的人文关怀
这本会讲“菇”事的科普绘本
要不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