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中午,我和图A、图S在图书馆的咖啡角,讨论今年的冬天我们将去往何处?阳光从玻璃天窗的上方直直地投射在我们的脸上,无遮无拦,以一种融化一切的力量俯瞰世界,这是生命的象征,我们在这里就无法逃脱光合作用。
图A喝了一口咖啡,虽然他并不需要这样的饮料来维持自身的热能,但为了不要和周围环境差别太大,他选择适应地球的生活。
我知道图A的秘密,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秘密一样。
《异常》
[法]艾尔维·勒泰利耶 著
余中先 译
海天出版社
这年的冬天与往常无异,人们忙着收掇年末的快乐和失望,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拉开了序幕。
那时候,我在即将踏上旅途的起点上,行李都已经装箱,只有一点我还不确定,于是我下楼去买一包烟,悠长的路灯下,我感到另一只影子渐渐重叠上我的影子。
2021年3月10日,一架航班从巴黎飞往纽约,机上共有13名机组人员和230名乘客,他们中有法国作家、美国黑人女律师、尼日利亚流行歌手,还有电影剪辑师、建筑师、杀手……飞机在途中遭遇强大气流,最终死里逃生,平安着陆。然而,三个月后,同一架航班又出现在美国东海岸的肯尼迪机场附近,飞机上乘坐的正是三个月前那趟航班上的原班人马。
为了区分他们,联邦调查局分别称呼他们为“X三月”和“X六月”。相同的外表、相同的性格,唯一的区别在于“X六月”只拥有截止到三月份的记忆。
三个月,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我出发,是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我。
《失望的总和》
[英]安娜·霍普 著
刘竹君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三层文学图书、B座二层新书刊、中文库本书库(4)
索书号:I561.45 /3253
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将来才不会后悔?车载电台的晨间女主持抛出问题,或许她也没准备得到答案。因为接下来,她无缝衔接地插入了一首暧昧的歌。
这样的问题,二十岁的女孩们是不会想的,她们在一起抽烟喝酒,放肆地大笑,也只有回望时才会明白曾经拥有过又失去过什么。人生并不尽如人意,成长中的陷阱、职场上的劣势、怀孕的生理限制、育儿的配偶缺席,来自外界与内心的压力从未断绝……不该失去的已经失去,该得到的却未得到。
每个人都是一团糟,三十或是四十岁,说不上哪个更好,但是我们会抛弃那些让自己感到失望的事情。
如果快乐有个总和,可以被挥霍殆尽,那么失望一定也有个总和,每个人都能够走到尽头。
或许不总是讨喜,但真实动人。
《黄金海岸:潮生万物/阴阳守望》
李师江 著
黄诗琪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闽东。那里是我的故乡,曾经它只是一个安静的渔村。
祖祖辈辈的生活都似被复制粘贴,最远的地方用三个村庄的距离就可以概括一生。
变化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刚刚出生,所有的传奇故事都是听说来的。
关于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如倔强的种子被改革的春风拂过,狂乱野蛮地生长。几十年后的滩涂上,工业经济的车轮碾向渔业经济,他们的命运也在时代更迭中撞击出悲壮的火花。
那是希望的时代也是冒险的时代,他们拥有无畏向前的冲劲。在那个极其讲究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无比浪漫又充满幻想的年代,他们在坎坷中学会妥协,在平淡中学会坚持理想,在日新月异的时光中从容地面对人生。
黄金海岸,一代人老去,一代人崛起,永恒的是潮涨潮落,缘生缘灭,生生不息。
《自转时公转的都小姐》
[日]山本文绪 著
汪诗琪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以前我喜欢坐火车,会遇见很多不一样的人,我也常常会在旅途中收获一个又一个人的精彩或黯淡的时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加班到深夜,回到家以后发现生病的家人正等着自己照顾。刚安顿好家人,又收到交往没多久的男友失业的消息。自己已经33岁了,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和这个男友结婚,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也提不起任何干劲儿。
对,这也是很多平凡女性的心声。
身为女性,就必须结婚生子、打拼事业、照顾家庭吗?家境普通、长相普通、学历普通,没有赚很多钱的想法,也没有特别的爱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可那又如何?
那些不曾被理解的琐碎和孤独,那些一边自转一边公转的日子,是每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的一天,是每一个女性的故事。
“兼顾工作与家庭”,或许是对女性励志又残忍的谎言。
《俗女养成记》
江鹅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程又青说:旅途中不可以没有书。
这次我和一个叫陈嘉玲的女生一起同行。
一个女孩应当如何生活?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与自我、社会期待与内心愿望之间,该如何平衡其中的左支右绌?
在各种不可对人言的人生细碎里,一个女孩一点点长大,慢慢窥见并进入成人的世界,明白家人之间的爱没办法非黑即白,相互依存就是同时损耗又修补着。检视那些发生在自身的,关于亲情、爱、婚姻、尊卑伦常、人情世故等诸多教养与束缚。
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那些青春物事:流行的卡带、追听的歌手、流行小说、学校教材、漫画卡通、零食……
回首过往也是记录成长,厘清来路,与普通的自己握手言和,一步步变得自知自明,自如自在,真实而舒展。
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么先和陈嘉玲一起耸耸肩吧。
《唯一的故事》
[英]朱利安·巴恩斯 著
郭国良 译
译林出版社
每部悲剧爱情书籍的结尾,总会有人死去,仿佛只有死亡才能成全一段唯一的故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岁的大学生Paul在网球场上遇到48岁的中产主妇Susan,一次网球混合双打,让他们邂逅了爱情。
成功或失败的爱情有公式吗?当我们回忆过去,当故事已经反复讲述了很多遍,我们很可能会美化它,又或者丑化它。这其中究竟还有多少真实的成分?
爱情无法被定义,却可以变质和消解。你是愿意爱得多痛得多,还是爱得少痛得少?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人们几乎盲目地、以片段的形式去面对另一个人,爱永远不可能被定义,它只能在某个故事中被慢慢体会。
探讨爱情的真谛或是透析时间的不朽,结果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也许每段爱情最好的结局就是,关于爱的消逝,关于平静的分离。
《团圆总在离散前》
郑在欢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离散总是一个伤感的词,如同断壁残垣上的玫瑰,扒下一层皮,颜色尽褪,只留下干净的黑白两色。
我的旅途就要抵达终点,他站在路的尽头拥抱了我。我们通过交流交换想法、观念,用荒诞的情节,或喧闹的语言或冷静的倾诉,但我依旧能感觉到他的防卫,这是我与他话语的边界,我知道只要他不承认,就不能为真。
他一直眼含笑意且不动声色,在不经意弯起的嘴角上挂起摇摆不定的世相。他说,这是无底的旅行。我下意识地笑了,无底?没有比人心更“无底”的了。
在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是主角,每个主角都是活生生的。在团圆的日子里,我与他都在表演着自己。因为有来,才有回。可是不回,哪有来。回来,来回,不过是,来来回回,回回来来。
我们都太清醒,今时此地的喧嚣,必将被明日他乡更大的喧嚣吞没。天在不知不觉中渐次擦黑,这热闹的一场戏,也终究要散了。
这盛大覆于灰烬之下,等待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