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旅行者的图书馆笔记


       我是图A,一名旅行者。到目前为止,旅行即将突破12000天。

       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各个图书馆、藏书楼中穿梭。因为这些地方是社会记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宝库。而我,则利用图书馆员的身份,隐身在这茫茫书海当中,用自己的“眼睛”,见证着每一个生命的降临,每一代王朝的更迭,看那些世事变化,沧海桑田。

 

史前地球,我来了












《我们从哪里来: 史前环境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罗三洋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无意中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让我想起这颗星球在史前时代还没有名字。直到后来,人类的祖先才赋予了它很多称呼:盖亚、第三行星、蓝星、地球。

       不过这也是等文明诞生之后的事了。

       也有比现代中国更奇特的野生动物,它们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与文化,带给祖先们无数欢乐与痛苦,也用自己的消逝,为中华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基石。


这里是中国












《晚夏殷商八百年: 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

李琳之 著

研究出版社


       时光荏苒,公元前4000年至前1046年,“中国”进入了孕育、诞生和初步发展这段特殊时期。早中国时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从传统的中国古史体系讲,这段时间是晚夏至商末时期。

       作者通过运用考古学成果和众多专家学者对甲骨文、金文释读所取得的成就,对照文献记载,修正了文献中一些不实之词和模棱两可的说法,厘定了晚夏和商代早中晚三期都邑城址的具体所在,将晚夏殷商置入其所在的世界青铜文明体系之中,以全球性视野审视这段历史的诞生和发展,系统地还原、展现了早中国时代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孔子的“成圣之路”












《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

刘勃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在春秋时期鲁国陬邑,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如何认识他,又如何理解他,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我亦是如此。但这位作者能够参照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信息比对,将孔子的人生际遇放置在春秋末期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测,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孔子。也许展现的并不是“最真实的孔子”,毕竟他本来的面貌早已随着时代的不同需求,变幻出诸多模样,但这本书能为人们理解孔子的选择、思想和境遇,开拓出一个更丰富的空间,也提供了一些既有趣味又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卢橘为秦树 蒲萄出汉宫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刘三解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秦汉相关的图书一直层见迭出,奉为经典的也不在少数。而在我眼中,本书作者刘三解,通过细致的梳理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以刘邦的原生家庭切入,深度解析刘邦如何彻底埋葬周秦血统贵族主导的社会,代之以刘氏“家天下”的“新贵”,也对秦末汉初历史提出了不少新颖有趣的见解。

       若说《秦砖:大秦帝国兴衰启示录》是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勾勒周秦之变后秦制的完整架构,那么《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则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聚焦刘邦、项羽、吕雉、项梁、韩信、曹参等人,侧重秦制因何而变,如何变为汉制的描写。


跨过时间长河的传奇之路














《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郭建龙 著

天地出版社


       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探索和求知就是终生的课题。

       自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僧侣、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远渡重洋,历经千辛万苦,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质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丝绸之路也由此诞生。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通过无数人的故事以及文明的冲撞和交融,还原了这条传奇之路上的传奇史。

 

“三国想象”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美]田晓菲 著

张元昕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读到三国时,最为人们认可的是《三国志》,略通俗些便是《三国演义》了。

       当然,三国时代也不只有沙场金戈铁马,朝堂波诡云谲;也有建安七子的汉魏风骨,竹林七贤的真名士自风流。

       这本书就很有特色地从文学的角度切入,在著作里,作者讨论了三国的重要意象——建安七子、铜雀台、赤壁,在整个文学史中的嬗变。她揭露文学作品中隐藏的时代讯息,且绝大多数是我们从正统文学文化解读中看不到的。

 

历史功过任评说














《武则天研究》

孟宪实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武则天,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性之一。人们记录她,不仅因为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女皇帝,也因为她留下的无字碑,以及她的传奇故事。

       说到底,现在读到的武则天,大多来源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而其中关于武则天的一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

       而这本书却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等每一个具体问题,用最详实的史料,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最真实的武则天。

 

回不去的盛唐














《弃长安》

张明扬 著

天地出版社


       翻阅过很多有关唐史的书籍资料,有的严肃严谨,有的戏说演绎。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这本《弃长安》。

       不同于大多数唐史的一板一眼,以及部分的“红颜祸水”论,这本书的作者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以史料为依托,抛开对全局历史的叙述,着重描绘了安史之乱中人物群像。李林甫的“奸”是否有无可奈何的缘由?安禄山的“反”是否因他人刻意的逼迫?而玄宗对杨玉环的“爱”又是否出自真心?书中的观点,能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作者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且文笔细腻,情感丰沛,把刀光剑影中的山河破碎化作数幕场景的娓娓道来。

 

“铁匠”征服世界












《成吉思汗:征战、帝国及其遗产》

[英]弗兰克·麦克林 著

周杨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铁木真的名字直译过来,是铁匠的意思,深刻一点的意思就是像钢铁一般坚强。但他的父亲也速该在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这么多。当然也不会想到,他的儿子真的秉持着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凭借着过人的胆识、识人的眼光与铁腕手段,成就了一段伟大功业。铁木真早已超越历史的时空,冲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世界各国军界、政界、文化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热门话题人物。

       这本书的作者从铁木真崛起的时代背景入手,博采中西方史料,详细叙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与草原帝国的建立。不仅讨论了他的关键的军事战略和战役,而且深入研究了蒙古社会的结构、妇女扮演的角色以及蒙古人从派系部落到超越部落的身份认同,从而增加了叙事的深度。也如成吉思汗,这个名字便是这本书试图阐释的一切。


宏观历史角度下看中国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李怀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初翻这本书时,就感觉其论述和观点极为专业且深刻。作者以宏大的视野,聚焦地缘政治、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三个关键因素,全面论述了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

       本书不仅时间跨度长,且新见迭出,对影响现代中国形成的传统治理问题,族群关系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用大量丰富的原始档案、私人回忆和出版物,为其论点作了扎实的支撑。


如果生活在清朝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美]司马富 著

张安琪 荆晨 康海源 译

九州出版社

       或许是受了太多清朝电视剧的影响,提起清朝,很多人就想起辫子头、鸦片战争,以及慈禧太后。

       但真实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才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至少不全是那样。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侵后建立的政权,本书新颖之处不是以满族的神话开篇,也不是以努尔哈赤的“十三副遗甲起兵”为引,而是介绍明代的遗产,以“清承明制”的观点带我们进入满、蒙、汉三族融合且独立的清代文化,让我们见到了真实的清代人的生活空间,是一部关于清朝的百科全书。


请看镜头,笑一笑












《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影记之学术篇》

赵元任 摄

赵新那 黄家林 整理

商务印书馆


       一位众所周知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音乐的先驱,却在这本书里,让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在学业上“文理兼通”,却也爱好“体育运动”,网球、竞走样样精通;在纯粹的学术世界中,赵元任表现出严谨认真的学术品格,却也不妨碍他爱上摄影,成为一个“自拍达人”。他严谨、认真,但也幽默、细腻,所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却能在他身上完美地融合展现。学术有成,生活多彩,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人生赢家”。

       而赵元任,用一张张照片,为我们记录了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悉心记录,得以幸运留存的影记,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眼中的现代中国与学术人生。


不仅仅是地理坐标













《北纬四十度》

陈福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北纬四十度发生过什么,也许连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也不能详细道来。

       这本书传达给我们,北纬四十度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在这条看不见的纬度线周围,跨过时间的维度,我们能看到不同族群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修筑赵北长城;有霍去病少年将军策马扬鞭,封狼居胥;有昭君回首望长安,从此故土永不见;也有“渔阳鼙鼓何处来”,葬送盛世大唐。

       它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北纬四十度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的存在,也让我们明白,各民族间只有彼此包容共存,才有未来。


致敬中国考古人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

张泉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

       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并用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在动荡的年代仍然遵循自己的信念及理想的大师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讲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的事迹,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