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过:“读书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一个真诚的写作者,首先要有一颗单纯看世界的心。写作是一种超功力非概念的活动,一本好书首先应该是一本没有任何功利和图谋的创作,写作应该如原野上无名的花,无目的地自由绽放。唯有如此,作者笔下的人物才能拥有真正纯粹的灵魂。
我们太需要这份纯粹,尤其在这个浮躁的世界。
还有南方
《候鸟》
西西
四川文艺出版社
我们这辈子,的确从小就身不由己,随着父母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迁徙,稍微安定下来,又发觉身边的许多人,又开始了另外的,也许更为遥远的迁徙。
素素成为从小学习永别的一代,在迁徙里艰苦的、缓慢的长大。
素素来到海边,发现了一个令人几乎无力承受的重负:“我那么希望看海,海在我前面不远,我却不能站起来,走过去看。我的肚子好像很虚空,仿佛体内的河已经流尽。
后来她问妈妈:河里有神吗?妈妈说:“妈妈怎么知道。”后来,妈妈信命了,而素素不信。
被放逐者
《移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他们都是“移民”,虽然命运各不相同。
他们是每天都处在煎熬中被损害的人。
他们是被迫离开家乡的异乡人。
他们是被家乡背叛的人,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们以及他们的祖先都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而这些遭遇伴随他们终身。
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被一把掐断或慢慢却决绝地扼杀,只能在这个世间飘忽不定,既没有星期天,也没有一个落脚点。
他们指的是亨利•塞尔温大夫、保罗• 贝雷耶特、安布罗斯• 阿德尔瓦尔特和马克斯• 费尔贝尔。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都成了无根的人。
倏忽云散
《春山:王伟的盛唐与寂灭》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王维的最后一年,是跟裴迪一起度过的。王维身子弱,不能喝茶,只喝山泉水。裴迪懂王维,知道他为什么不见李白、杜甫,知道他一生诸多的“过不去”,他们之间亦父亦兄亦知己亦爱人。
诗中的王维,永远都随性温和,可他的面目依旧不够清晰,似乎总是隔着雾雨看见一个背影,他像一块玉,遇水则凉,日照则暖,或明或暗,只觉疏离。
他的热情都留给了十八岁那年遇见的祖六,祖六早逝,他恸哭一场,从此只做观景的人。
在淡漠与旁观中,我们,找到了王维。
与普世和解的慰藉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
中国华侨出版社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一种激进意识形态信条认为,物质主义的构成应该是单一的,“自由意志”存在的可能性应该被排除掉。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他之前见到的一切激进意识形态思想都没有民粹主义的观点来得亲切,在道德和心理上,人的个性都必须是充分自由的,他对民粹主义感到十分认同,并且与民粹主义者们一同转向了斯拉夫主义。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时代里,各种流行思想相互碰撞,社会矛盾和冲突成就了他作品的象征意义和深度,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倾诉的列车
《秋园》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了几天的雨,洛阳市安良街的屋檐下满是积水。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光着脚丫,裤管卷得老高,转着圈踩水玩。水花四处飞溅,女孩一门心思戏水,母亲走近了,她还全然不知。这是秋园人生的最初记忆,烂漫且天真。
秋园的平凡就像灶台边无数平凡的母亲一样,倔强而隐怀凄惶,经过岁月的淘洗,只剩下些模糊的棱角。
这是一本写母亲的书,写饥饿,写落下的骤雨般的毛毛虫,写恶意和善意,写埋下的四缸盐,写病痛和死亡。写一个女人坎坷且坚强的一生,写千千万万被忘记、被遮蔽的秋园们的故事。
海绵孔隙
《魔术师时代:哲学的黄金十年1919-1929》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战刚刚结束、纳粹主义正在酝酿。
马丁·海德格尔的事业平步青云,并邂逅了汉娜·阿伦特的爱情。
瓦尔特·本雅明跌跌撞撞的在卡普里岛疯狂迷恋上了一个来自拉脱维亚的无政府主义者,成为一名革命家。
天才维特根斯坦是亿万富翁之子,在剑桥被誉为哲学的上帝。
恩斯特·卡西尔,迁居到汉堡中产阶级区的几年前,亲身经历了正在抬头的反犹主义。
四种不同的生活道路,在即将到来的十年里,共同织就了一整个时代的思想图景,在最好的时光里,一切都将变的不同。
我亦是行人
《苏轼十讲》
上海三联书店
历史上的苏轼,年少成名。22岁丁母忧毕,返京等待朝廷授官,心态豪迈,前程远大。33岁任职殿中丞直史馆,因时势使然,已有达及之念。35岁因反对新法而出判杭州,往事历历,暗生自悔自警之心。46岁因乌台诗案而贬居黄州五年,遁世隐逃,意志消沉。
生活中的苏轼,如鸿风飞,流落四维。建堤、做菜、制茶、用药、采花、写诗、作画、研墨、煮酒,无论显达还是落魄,不改诙谐幽默的本性。
苏轼将人生中所有的起承都写进了诗里。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论你成为谁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南海出版公司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有多么重要?塔拉告诉你: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一个人的教育有多么重要?塔拉告诉你: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宝藏爷爷
《因为我有生活:电影美术师杨占家从艺录》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减去电影就为零。黑泽明这么说过。
作为一名美术师,缘起不过是一个为了看一场好电影,耐心地等着母鸡下蛋的孩子。
吃过苦,受过委屈,也尝过春风得意的滋味,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没有生活磨难的夯实,如果没有热爱绘画的真心,如果没有踏实的学习和用心的生活观察,他笔下的电影场景不会如此生动。
杨老师的学生陈浩忠这样评价他:“杨老师对中国电影美术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建筑美术的制图方法、理念以及美学观念植入到电影美术设计之中。”
我为纸狂
《纸神》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竹尾纸的味道,是让人幸福沉醉的味道。
每一种纸都曾被寄予情感与信念。
每一种纸,都是一种真真切切生活过的痕迹。
每一种纸都是给爱纸之人的一封情书,不应该被辜负。
有多少爱纸之人就有多少人与纸的深情故事。儿子悄悄写给父亲的信;平民生活区里的活字印刷所;徘徊于人生低谷的画家在冷清画材店偶遇的人生导师。
“惜纸”如“惜命”,仿佛对纸的那一点点“抓住”,寄托了我们对生命中渐渐消逝的那些事物,以及必将走到尽头的生命本身的眷恋。
纸的尊严,就是人的尊严。
吾生挚爱
《你和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曹禺之女万方,穿行在岁月之间,试图寻找真相,回答母亲的意外身亡和父亲“江郎才尽”的猜测,万方一定并不是对此完全没有顾忌,至少她知道社会的成见和世俗是怎样的,真正困难的是叙述那些也许为世人无法接受的真实,那些对所有人而言几乎难以启齿的隐情。但她还是毅然以自己的文字去细细探索父亲和母亲的真实生活。
曹禺给方瑞的信里写道:我们都是有灵性的人,所以我们才能够感知到那种巨大的爱。我们应该回过头去认领这些灵魂的力量,这样才能够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一些启发。”
一个故事的信仰
《守山: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肖林的故事仿佛在云之南的某个不知名的小镇,你遇见当地的某个人,对方只是随性说说自己的过去。他是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第一批工作者,生在雪山脚下,长在雪山中,从十六岁开始,守护白马雪山整整三十五年。天很阴,外面云蔼低沉,人微冷,屋内酥茶正香,人们对“不值得”的事情越来越沉迷。肉身面对雪山,颂起祝福天地的咒语。
这是一个人跟一座山一辈子的故事。之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新鲜的终会老去,人类用自己的轮回来供奉白马雪山。
莫失莫忘
《我心归处是敦煌》
译林出版社
樊锦诗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樊锦诗和丈夫相识于北大,本以为去莫高窟工作只是两三年的事,却一别就是十九年。其实也曾想过离开,只是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都选择了坚守。
莫高窟同样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许多洞窟都有着沿墙角一字排开的禅修窟,这是数千年来历代僧侣在此禅修的明证,如今人去窟空。于是,选了樊锦诗来做它的代言人,向世人言说它的沧桑、寂寞、瑰丽和永恒。
这辈子,她只想做敦煌的樊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