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五十四种孤单

  

五十四种孤单

普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4

 

他们不是与我们无关的人群。

 

当你散步在公园,当你在办公室喝茶,当你沉浸在电影中,当你……如果有人和你说起,在你生活的这个城市或者乡下,某一个福利院里那些孤寡老人,你一定会觉得他们与你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他们离你很远。

 

我们这些人用大半年的时间面对了一群孤寡老人,重点撰写了其中的六十多位。他们中有很多早先也是有儿有女,有夫有妻;有人也曾是领导干部,也曾叱咤风云;有人是那个时代的有钱人,甚至有人能力超群。但是,这些人,现在老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人生,是一段无法预料的旅程,而我们,不应该忽略孤寡的存在。

 

 

 

第一部 河流开始的时候(解放前后~1966年前后)

 

石油大会战的民兵班长:盛良华,男,1944年生,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毛桥村人,2015年进潜江市渔洋福利院。

 

1965年,我响应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年后,我退伍回来,江汉油田的石油大会战开始了。我们大队选中了我,当时我非常高兴。可没想到,油田人搞会战是那么辛苦。我们在野外搭帐篷,每天打眼、装炸药、抬仪器设备,那个测量的仪器一百多斤。我抬了大半年仪器,快结束的时候,出了意外。一次,炸药爆炸后,泥巴飞出来,有一块直接飞到我脑壳上,当场就把我打昏了。后来还成了脑症荡后遗症。

 

油田后来把我安排到了渔洋区,但是没人愿意给我安排工作,我只能窝在屋里。我记忆力大减,看到人,半天想不起他叫什么,只能傻笑。重活干不了,一使力气,满眼冒星星,睡眠也受到了影响。结婚后,做不了家里的主劳力,脑壳一天到晚昏昏沉沉。为了不拖累家人,我让媳妇带着女儿离开了我。

 

虽然我现在在福利院不愁吃喝,但我还是挺伤心的。我离开我女儿的时候她不懂事,到现在,女儿也应该四十出头了,我一次都没见过她。

 

 

 

第二部 偶然还是必然的巨石(1966~1980年左右)

 

一辈子只放过一个坏炮的炮手:胡光义,男,1938年生,麻城市鼓楼办事处小河头村人,2004年进福利院。

 

放炮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危险活。搞不好会死人的,而且还死无全尸,那可不是闹着玩的。1958年,我跟着省里的技术员学会了放炮的技术,打那以后,就一直在水库干着放炮和安全管理工作。其他连队有出过安全事故的,有炸断手脚的,有炸死人的,炸得血肉横飞。我算是比较细心也比较走运,所以一辈子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但我这辈子欠家里人的太多了,因为工地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回家。我的第一个媳妇,生娃之后难产死了,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呼吸。十年后娶了第二个媳妇,生了一儿一女,但儿子三岁的时候,却被我亲手兑的农药毒死了。1989年我得了伤寒病,媳妇却一点也不心疼我,还把女儿藏起来不让我见,我孤零零一个人搬家回了老家。

 

2004年进福利院后,我得到了女儿的消息,自此,父女才得以相见。

 

 

 

第三部 在绝望中接受和平静(改革开放时期,1980~1992年左右)

 

湖区说书人:高焱明,男,1944年生,鄂州市梁子湖太和镇高梅村人,1998年入住太和镇福利院。

 

1977年,我三十三岁。生产队派任务,去做涂镇湖,就是做堤坝。拖土的时候,用那种老式两轮板车,一车土就有一千多斤,一个人根本降不住。那天本来不是我拖土的,可那个小孩子太小了,才十八九,根本拖不动板车,就看着蛮心疼的,就把他换下来了,可谁晓得好心做了坏事呢,我的脚被板车压断了。家里没钱给我治病,腿伤就跟了我一辈子。

 

后来偶然的机会我学会了说书,没想到我天生是说书的料啊,说的书很受大家欢迎。有姑娘对我表示过好感,可我不敢想,怕耽误人家。一次村民接待我吃饭时我遇到一个女人,眉目清秀,但眉头一直紧缩,原来,她老公是个病秧子,女人日子过得很紧巴。我突然很动心,就让他的孩子认我做干老子,我心疼她想帮她。那几年,我帮她做了一栋房子,还帮她治好了她丈夫的病。可她最终还是没有跟我走。

 

 

 

第四部 只剩下孤独的时候(1992年至今,城市化时期)

 

雷锋战友:张少林,男,1937年生,河南邓州市文渠乡段营村肖店组人,因病退伍后一直在农村居家五保。

 

19608月,我参军到部队,恰好和早入伍八个月的雷锋成为一个团的队友。在运输连,我亲眼看到雷锋的为人处世。在连队,他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早上起来先打扫厕所,休息时间帮战友洗衣服洗床单,忙前忙后地帮战友们装车、卸车。我们这群新兵蛋子,人人都在心里暗暗发誓,不管在哪个连队,都要向他学习。

 

1962815日,上午传来了雷锋出车祸牺牲的噩耗,俺们都惊呆了,所有干部战士都失声痛哭。1963222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也在心里憋了一股劲,要好好干,可惜天不遂人愿,我查出了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了个病号。

 

我的战友们复转回到邓州后,不管在机关还是在工厂、农村,战友们都始终坚持,像雷锋那样,不计名利得失,老实做人,扎实工作。要说我能活这么大岁数,也算奇迹。要不是有国家照顾、战友们的关心帮助,我坟上的草都不知道长多深了!

 

 

 

承受,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密码。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妻儿,失去了年华,失去了力气,但是还有一口气,就承受着。这些孤寡老人们的故事,像一阵风从历史甬道轻轻刮过,但愿这些文字,成为他们曾经活着的证据。

 

(内容编辑整理自《五十四种孤单》、图片来自网络)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