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余世存 / 老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1

即将上架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二十四节气时间,每一时间都是人的行动指南,冬至来临,君子以见天地之心;雨水来临,君子以思患预防;大暑来临,君子以劳民劝相……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不止于介绍天文、农业、养生等专业常识,更是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此外,每个节气均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委实值得收藏。

 

 

 

春分——君子以类族辨物

 

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在哲人的观念里,任何一种事物还原到极点,都能还原到时间、空间这一形式上来。是以中国人将“春秋”这一时序当作时空,当作历史,当作审判,“万物聚散都在春秋当中”。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气温已稳定达到10℃,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

 

春分前后,辽阔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其物候为,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侯始电。即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对农民来说,燕子和春分的来临,标志着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之后,春管、春耕、春种进入繁忙阶段,以家、族为单位的人力不足以应对春忙,故家家都会请人帮忙,并且互相帮忙。人们超越一家一族的狭隘视野,志同道合,把农活完成。这一时空最典型的意象是人们同心同力在大地上忙碌,同人于野。从古时看,惊蛰过后,人们在大地上劳作,超越物类为果腹只顾上顿下顿的自私本能,有一年、十年甚至百年之计,有团结协作之精神,油然而生发的感觉、意识和观念。

 

人类对春分、春天的感念一言难尽。朱自清曾经写出了少年或“中国少年”的春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夏至——君子以自强不息

 

梅子黄时雨,细细落山前。竹下闲坐久,一一数青莲。

 

夏至在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时至麦收,自古以来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以祈求消灾年丰之俗。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祀神礼典。《清嘉录》里说:“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可见古人对夏至节气的重视程度。

 

在中国人的观察里,夏至的物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侯半夏生。古人说,鹿角不脱落,战祸不停止;蝉子不鸣叫,贵臣放荡淫逸;半夏不长出,老百姓会得传染病。

 

“冬九九”一样,“夏九九”也是中国人的计日方法,它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夏至九九歌有云: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同样有哲理,有人性天心不易的机理。张耒的名诗《夏至》: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这是对夏至行深至微的观自在,自强不息者因此在苦夏里能够“度一切苦厄”,能够“各正性命”,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秋分——君子遁世无闷

 

月缺终有月圆,知我能得几个?面对无尽江山,与谁平分秋色。

 

秋分日,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季节,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这个美好宜人的时节,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但中国人的感受是细腻的。尽管秋色美好,但他们知道,好景不长了。正如大地呈现粮食作物之后,一片萧条。一切都如俗话所说的“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诗人为赋辞章只能强言“天凉好个秋”。

 

人们观察此时的物候总结说:一侯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侯水始涸。无论是物候的显象,还是人身体的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冬至——君子以见天地之心

 

古人这样解释: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在大时间序列里,冬至是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在厚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其物候是,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为挨过漫长冬季,中国人发现以“数九”方法消遣,是一个很好的应对办法,一家人在一起数九被视为逍遥境界。明代有“画九”的习俗。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冬至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自不必赘言。在大时间里,它的前面为剥卦时空,时空中的阳能被剥尽,但中国人说,这不要紧,剥极必复,复则见天地心。什么是天地心?是太阳,是希望,是能量,是生命本身。诗人白居易有一年冬至在邯郸度过,他写诗说:“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内容编辑整理自《时间之书》)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