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是赵园先生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最后一部学术作品。在本书中,作者经由最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夫妇”,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世界,对传统社会家庭伦理进行回望与思考,为我们有关历史生活的想象提供了丰富、感性的内容。

 

 

“只有借诸人物,历史才是可以想象的”

 

作为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人伦”向来面目严苛,对今人而言,如何理解具体历史情境中的伦理关系,赵园先生提供了一条路径:经由人物进入历史。

具体到本书,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物即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知识人的伦理观念与伦理实践向来更具标志意义,当他们被嵌入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中,便更凸显其丰富性与差异性。

作者使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士人文集,因为在亲历者的笔下,往往可以窥见更感性、更个人、更具体情境中的“家人父子”。例如在国家将亡的危机时刻,有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营造,既有社会责任感,又“不废风雅”,也有人越到亡国越讲纲常名教,即使国不可救,也仍致力于救天下。历史人物作为个体,其个人选择与应对具有“无可穷尽的差异性”,这种宏观叙事所不能掩盖的历史面貌,无疑是感性的。

“由文字间读出人情,读出人的世界”,这种始终存在的“人事体察与人情体贴”便是作者带给我们的难能可贵的治学思路,“与这些不同时段的知识人同在”是她学术研究的热情之源,亦可成为我们看待历史的动机与角度。

 

 

“世间随处可见的人生相”

 

本书前半部分考察了见于士大夫记述的明清之际的婚姻状况,其中既有日常、常态(置于家族关系中)的夫妇,也有严峻、非常态(流离、流徙中)的夫妇。

在以悼亡诗文作为研究材料时,赵园先生有一段极动人的文字:“日常琐屑的悲欢,与普遍的经验相通,尤能动人哀感。未必惊天动地,却平淡、柔韧而绵长”,“没有所谓的奇情,无可惊艳,本色质朴,其中有常人所历悲欢,世间随处可见的人生相,亦自有感人处”。情深意切如《影梅庵忆语》也不曾有意掩藏故事的残酷性,跟随学者的脚步深入其中,会发现许多“人生并不浪漫的一面”。

“传统社会夫妇一伦非止二人关系,是要置于家族关系中考量的”,夫与妻,妻与妾,因其地位不同而各有道德要求。气象肃杀如名儒之家,要求妇人处内室却“如无人”,“喜愠不形”,其生存空间之逼仄可想。士大夫涉及女子常有浅陋迂见,但有时也不失人情体贴,“由据说面目严冷的刘宗周那里,感受其人对于妻的温情;由陈确的文字间,察觉其接受有缺陷的婚姻时保有的幽默感,对其妇的辛劳的体恤;由冒襄的文集中读出对其妻的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这些无不呈现出日常生活的平凡质地。

士大夫个人取向的多样性往往基于性情,也是因动荡带来了较平世稍大的弹性空间。“危难关头,士大夫往往更要强调君、国为重而家为轻,师友为重而家室妻小为轻”,但对于子无嫡庶、母无大小、羁旅再娶、夫妇分居、终身不嫁、因贫数嫁等非常状态的理解,亦展现出了他们不受制于流俗、自主选择的可能。

而非常态的婚姻则主要体现在特定情境中的“患难夫妻”身上,作者考察了流离、播迁中的夫妇,包括妻妾在流放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流人对妻妾的书写方式、非正面书写中流露出的女性的坚忍,以及流放生活中的日常琐屑,可谓困境荒寒中的淡淡暖色。

 

 

“严、慈之间”

 

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父子兄弟,气象更加森严。作者在文献中遭遇了士大夫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例如在事君与事父、尽忠与尽孝中的艰难抉择,为父者在严、慈之间的态度,以及当事人在叙述时的紧张与压抑。赵园先生带我们进入的是士大夫们严于秩序又不失变通的生活世界,在这里父子一伦不是面目生硬的刻板印象,而是生动、丰富的“种种父,种种子,种种父与子”。

古代中国公认的模范家庭,应该“肃若朝典”,如张岱记其曾祖父“黎明击铁板三下,家人集堂肃拜……家人劳苦,见铁板则指曰:‘此铁心肝焉’”,“平居无事,夜必呼二子燃炷香静坐,夜分始寝”。将家庭作为“朝典”的模拟,是出于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士大夫拟“齐家”于“治国”,将政治伦理日常生活化,在家庭中也时刻意识到其道德形象的示范意义。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为人父者对于子的态度在严、慈之间苛酷不情与通达之间”,作为家庭管理者的严父非常普遍,“从来有能纳谏的君王,能纳谏的父亲却稀有”,但在士大夫的文字中,也有“食与儿同盘,寝与儿连床,出与儿携手,间一游城市,未暮而返,儿已迎门笑语矣”这样对父子关系亲昵而生动的描述,更有不便以严或慈简单描述者如刘宗周、颜元,他们面目严肃、治家严格,但深爱儿女,以丧子失女为切肤之痛。

士大夫所认定的孝道也并不只限于奉养与顺从,更在于继志述事、不坠门风,以父子兄弟一门师友为荣,以传承父兄之学为己任,这是更高境界的“孝”,更精神向度的“孝” 。在明清易代之际,患难父子、患难兄弟之间的故事都有较平世更为动人者,“发生在那个历史瞬间的分和聚散,无不挟带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士大自觉承担对家族的责任,亦体现了世乱时危之际儒者的情怀与使命感。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