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阅读

北极梦:对遥远北方的想象与渴望

  

北极梦:对遥远北方的想象与渴望

[] 巴里·洛佩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4

 

这本《北极梦》是洛佩兹在其深入北极地区5年的经历的基础上写成的,不仅描绘了从白令海峡到戴维斯海峡之间的北极圈以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野生生物,而且讲述了土著居民爱斯基摩人的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殖民者数百年来对该地区的利用、勘查和开发。同时,它还描写了爱斯基摩人乃至开发者的存在(生活)状况。其叙事主要蕴含三重主题:北极景观——对人类的想象——的影响。利用此景观的欲望如何影响我们对它的评价。还有,面对一片陌生景观,我们对财富是如何理解的。

 

力量赋予者:北极熊

 

 

 

我们发现了一头北极熊:象牙色的脑袋,在前方300英尺乌黑发亮的水面上游动,位于V型尾流的顶点。我们降低船速,小心翼翼地驶入300英尺以内。熊在水里转过身,愤怒地注视着我们,然后机警地转向一大块浮冰。仅用一个优雅而有力的动作,它就从水里越上浮冰,动作结束时,其后脚恰好抓住大冰块的边缘。然后,它跨步向前,并抖动身体。抖落的海水一片片、一团团闪着光,旋向四周。

 

北极熊是生活在北极边沿上的动物:它在冰层边缘、水面上和大陆沿岸捕食猎物。捕鲸人把它称为“农场主”,因为它“昂首阔步、悠然自如地走在犹如布满犁沟的农田般的冰面上,姿态非常像农业经营者。”约翰·缪尔1899年造访这一水域时,曾说,北极熊走起路来“似乎整个原野永远都是属于它们的”。

 

 

 

北极熊每小时大约能走2.5英里。小跑时,它像溜蹄马一样,身体一侧的两条腿同时向前迈。短距跑——比如跨越冲向一只休息的海豹时,时速几乎可达25英里。它们行动非常敏捷,攀越冰脊之类陡峭复杂的障碍时,似乎是飘然而过。它们力量极大,动作灵巧。同一头北极熊,既能用一只爪把小小的水竹竿从海带串里撬出来,又能用前腿一下就把别卢哈鲸击得失去知觉。

 

当你看到一头北极熊在海冰通道中悄无声息地浮现,棕色的小小的眼睛紧盯着一只熟睡的髯海豹,无声地呼吸,然后潜入水中,没荡起一丝涟漪,你会感到,我们给事物命名是多么的不求精确。

 

北极的冰

 

 

 

从望远镜中看,一座冰山犹如平顶山似的,其壁垒般的高大侧壁,似乎是一块被切割的巨大湿润滑石的切面。另一座冰山上部没有棱角,呈圆形,在天幕上犹如人类的额头,表面既有许多凹凸痕迹,又有不少条形痕迹,就像抹香鲸有划痕的桶状身躯。冰山呈现出漂浮白雪覆盖的山脊、环形盆地、陡峭山峰。冰山陡峭的侧壁通常直达海面,看起来就像花岗岩沥青岩;表面不平,犹如未加工的玉石,或有更粗糙的,就像有磨损的黑曜石。

 

冰山没入水中的那部分侧壁,受到海浪冲蚀,形成不少冰冻、冰穴和冰桥,酷似海蚀崖。冰山与海面相接的地方,冰体闪烁着蓝宝石色,与上部的灰白色冰墙明显不同。冰山融水会注入冰山上的缝隙,或在冰山上积聚成一潭水,由于缝隙或水潭周围冰体的厚度不同,水脉和水潭会呈现淡蓝色或更亮的海蓝色。如果冰山刚刚断裂开,那么新的断面会呈蓝绿色——稍早的、被侵蚀的断面则呈灰绿色,黎明或黄昏时分,由于阳光的作用,冰山表面会呈现多种颜色:玫瑰红、红黄色、淡紫色、浅粉色。冰面能在晶莹透亮的边沿、角落反射和捕捉光,并强化其效果。

 

 

 

冰有许多不同类型,其断裂和错位的模式也五花八门,这会使首次造访北极的人大吃一惊。我们本以为,在冰上行走如在土地和岩石上行走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现在却发现,脚下的冰面如另一个星球的表面一样,异常奇特,难以把握。当暗冰在脚下凹陷,你顿时不知如何迈步。如果你不得不乘坐较大的雪橇翻越一个冰压脊,或者在移动的浮冰中间不停歇地竭力操纵一艘小船,以免被撞得粉碎,这时候你很难想像,还会有其他什么地方能像这里让人感到如此疲惫,如此渺小。

 

如果遭遇移动的浮冰,哪怕是一艘重达250吨的轮船也会在两三分钟内被挤压成碎片。有时,灾难在瞬息之间就发生了。1832426日,凌晨330分,英国赫尔市的“香农”号捕鲸船,迎面撞上一座冰山。冰山侧壁扫过这艘船,撕裂了船的右舷,此时,船长仍在黑暗中向前跑,他的手摸到了冰墙。船体大部分数分钟内就沉没了,16个成年人和3个男孩儿被冲走。船体的一部分由于聚有滞留空气仍在海上漂浮,上面还存有一片船帆,幸存者相互依偎,躲到船帆下面。他们没有食物,也没有淡水,只好相互汲取对方的血液,用鞋子做器皿饮血。其中三个人死去,其他人都得救了。

 

 

 

这些骇人的灾难和人员的死亡现在已经离我们很遥远。如今,我们对北极海况的评估大多是在飞机上和破冰船温暖的舰楼里进行的。

 

而不管发生了什么,冰冻的海洋在沉睡中仍像一条巨龙一样在翻腾。

 

(内容编辑整理自《北极梦:对遥远北方的想象与渴望》、图片来自网络)


首  页 | 活动介绍 | 请读书目 | 最美书评 | 专家荐书 | 优阅读 | 沙龙在线 | 在线展览
联系电话:67358114/5-3166 邮箱:xuanc@clcn.net.cn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
技术支持:中研网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 京ICP备0906722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0296博客 | 微博 | 豆瓣 | 联系我们